魯迅的文章不錯,你怎麼看?

小櫻桃成長記


魯迅先生深邃的思想、獨到的見解、對現實的真切關懷(小說散文呈示病相、雜文揭示病根,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憑藉他魏晉文章似的文字奮飛起來。或痛心疾首劍拔弩張(多在論辯),或平心靜氣幽默風趣(多在演講及不針對具體之人時),或含蓄幽深回味無窮(如《野草》)。斯人早成古人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先生固然“罵人”,但他多在治病救人(對少數邪惡者另當別論);固然“罵世”,但意在挽救頹風;固然罵許多人,但不是哪家的幫忙(從“幫閒”一次化出),那家不對就罵哪家。跳出黨派之爭,思考自由思想獨立,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

《魯迅全集》支撐起一個大作家的魯迅。魯迅是傑出的文學大師。



溫柔第一劍


魯迅的文章豈能用“不錯"二字概括,魯迅被譽為當代的文學家,思想家,世界十大文豪。毛主席這樣評價魯迅:“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所以,僅用“不錯"是對魯迅的不尊重。

我接觸魯迅的作品,是初中時的一篇課文《孔乙己》,該作品的主人公就是魯迅自己,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在老師的講解下,對魯迅及魯迅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書中的“窈書不能算偷",至今言猶在耳。因為那時侯還小,又處在文革當中,書籍相當的貧乏,想找一魯迅的書,非常不易容。

幾經輾轉,終於借來了一些魯迅的書,那時理解力不強,只是囫圇吞棗地閱讀,流於故事的表面,但也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吸,魯迅筆下的人物,大都是平凡人,與我的日帶生話非常接近。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識的提高,對魯迅的作品更是喜愛有加,對魯迅的作品更是不讀不厭,我自知不能領悟文章內涵的十分之一,但內心依然被他偉大的作品所震撼。

可以說,魯迅是我特別敬仰的人,通過他的作品,我讀懂了他的憂國憂民,讀懂了他的悲天憫人。我從小就記住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從魯迅的文章裡,看到了他的錚錚鐵骨。

我想,完全不需要我將魯迅的作品一一列舉了,因為魯迅的作品早以深入人心。也許九零後零零後對魯迅的作品有些陌生,我建議年輕人多讀讀魯迅的作品,一定能在文章中受到一些啟發,因為魯迅是我們的“民族魂"。


獨吟黃昏


一代文豪,也是我非常崇拜的文學大師,值得中國人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