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你怎麼看待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存在呢?

鴻F教育研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矛盾無處不在,有的矛盾很小可以一笑了之,有的矛盾卻很大,要慎重對待,但是父母和孩子的矛盾都是可以化解和調和的內部矛盾,與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有它本質的區別。

在我們中國,我注意到,絕大部分學生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內心相知的層面上是沒有多少交往的。有些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可以說只是在一起吃飯而已,其他沒有實質性的接觸。現在還有更多的留守孩子,那就更談不上跟爸爸媽媽接觸和交流了。由於種種原因,讓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兀現不出來,這樣也就造成了不少悲劇發生。有時即使悲劇發生了,好多家長還感到莫名其妙或者若夢方醒。

因此,各位家長要想更好地解決與自己的孩子的各種矛盾,首先要為自己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起順暢的心靈溝通和交流渠道。有了順暢的交流渠道,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才會主動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交流、傾訴或哭訴,我們才不至於有力無處使,我們才不至於隔空喊話。不做到這點,其他都是空談。矛盾只有浮出了水面,我們才好解決。

所以,現代家庭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讓自己的家庭煥發出新時代進步的光輝。我們要堅決杜絕封建家長制,堅決推行民主家庭制。家庭裡的所有成員,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互相理解包容和尊重。家裡的孩子,他們最敏感、自尊和好勝,堅決杜絕喝叱、吵鬧吼叫、漫罵和體罰毒打。孩子在身邊,要經常與他們聊天玩耍打成一片,互相友好地交流。孩子不在身邊,要用電話微信等現代通訊手段經常交流談心,以期自己的孩子與自己達成心靈的共鳴,這樣來減少孩子與自己的生疏感。才能有效地減少孩子與自己的隔閡和矛盾。

細細的想起來,孩子與家長的矛盾很多,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具體表現,比如:

(1)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而子女卻無動於衷、碌碌無為、漠然視之或者乾脆自暴自棄甚至有的走上犯罪道路。這時候,有些父母要麼就暗自神傷要麼就暴跳如雷要麼也就破罐子破摔。我覺得這都於事無補。因此,培養自家寶寶的人生理想,宜早不宜遲。正所謂“立成才之志,奮搏擊之力”。

(2)有些父母渴望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智力超群,而自己的寶寶卻呆頭呆腦、行動遲緩或乾脆疾病腦癱。面對這些,我們做父母的既然攤上了,怎麼辦呢?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精靈”。不管自己的寶寶怎麼樣,他都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理應受到自己父母的愛護。作為一位善良的父母,這時我們要胸懷寬廣堅強剛毅仁愛無疆,用我們的大愛給自己的孩子築起一道溫暖的屏障。

(3)有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寶寶身強體健生龍活虎,但是有些孩子卻偏偏身體瘦弱萎靡不振怏怏不樂。面對這些我們也許無所適從感到無計可施,但是一個善良進步而且有擔當的父母,都是不能放棄的,我們要積極的面對,用自己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帶動我們的孩子。多做野外運動,多組織家庭夏令營活動,注意科學的營養搭配。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4)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優良人格高尚,但是有些孩子卻偏偏從小頑皮好動好逸惡勞,有時孩子甚至幹些壞事。這是我們做父母的尤其應該注意的事情,面對自己這樣的孩子,要冷靜理智和智慧,不能粗暴急躁和魯莽。要理出思路,想出解決的辦法,觀察效果,及時調整好心態和處理辦法。要有耐心和韌性,功夫到位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5)有些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勤懇懇奮發圖強,但是有的寶寶卻偏偏懶惰成性好逸惡勞不思進取。面對這種糟心的事情,有些父母確實感到頭大。怎麼辦?我們要帶著他們做事,慢慢地糾正,這是需要時間的,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平時一點一滴地教育寶寶做事,日積月累,他總是會勤快起來的。

(6)有些父母總喜歡自己的孩子講究衛生注意儀表儀態,説話做事有禮貌有風度。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注意自己的外表,他們常常不修邊幅不講究衛生,説話做事粗俗不堪。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的作用。耐心說服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不修邊幅説話粗俗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和對別人的不禮貌行為。只有提高自己的修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凡此種種,每個家庭的父母面對與自己的孩子的矛盾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和孩子的矛盾的本質並不是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正確的方法和明確的態度,都是可以化解的。產生這些矛盾的內因來自我們家庭的一些本身的不良行為,當然也有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

只要我們父母防微杜漸,循循善誘,耐心細緻地接觸我們的寶寶,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服你理解你敬佩你,那就沒有化解不開的矛盾。


筆尖蓮心


多理解,少說教。多交流,少武斷。


車輪拍歌


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矛盾主要是家庭代溝問題、束縛與自由問題。

父母和子女是生活在不同時期的兩代人,父母和孩子在觀念上有點衝突和隔閡是很正常的。因為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人生信仰和興趣愛好等方面有差異,父母與子女之間自然就產生了所謂的“代溝”。



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能正確面對,而不可逃避,但可以跨越。

有代溝,就會有矛盾。要想逾越“代溝”,父母和孩子就得多溝通,多理解。溝通是理解的鑰匙,通過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理解。 父母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許多隔閡和衝突都源自於從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一味要求對方按自己的要求行事。

父母管教孩子時,要注重交流方式和態度。父母不能高高在上,以長輩自居,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動與孩子交流。因為孩子對父母往往有畏懼之心和戒備心。父母一旦能在與孩子交往中跨越“代溝”,就邁出了成功教育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父母之於孩子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比孩子成熟。父母的經歷和經驗也比孩子豐富,父母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開發各種潛能,積極主動地、想方設法採取恰當的措施同子女進行溝通,努力消除代溝,化解與孩子的矛盾。

父母要拓寬自己的眼界和境界,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績。除了學業成績外,要發展孩子許多方面的潛能,並拓寬發展的領域,增加孩子的興趣,發展孩子的個性,也可化解必要的矛盾。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密切親子關係,父母與子女要相互信任,營造“聆聽氣氛”。這樣,孩子和父母的意見即使不同,也不會激化矛盾,而會商談處理。

代溝問題、束縛自由的矛盾是相互聯繫的。能很好地解決代溝問題,就能正確地解決束縛與自由的矛盾;能和諧地解決束縛和自由的矛盾,也就能很好地化解代溝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