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米價創7年新高,對農民種植有什麼影響,你怎麼看?

大別山三農


國際米價創7年新高,那對於我們農民有什麼種植這方面的好處呢?國際上面的米價再怎麼高,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都是無動於衷的。

就像國際的油價不斷的下跌,那對我們中國國內來說油價的價格會隨著國際的價格不斷下跌嗎?顯然是不太會的,有可能會下降一點,但是沒有你預期那麼好。

國內的價格上漲不了多少。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對於這個糧食的種植而言還是一如既往的進行,並不會農村裡面的農民,因為國際上的價格不斷上漲,呃,進行大規模的投入種植。

因為這個問題很突出的就是國際的糧食價格跟我們國家的,對我們農民來說,它實際上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

所以農民才不會顧你什麼國際上的價格呢,對於農民來說,對於現在來說能夠種植的就種植,不能夠種植的有什麼活幹就幹什麼活,沒有考慮到太多這些問題。

糧食價格上漲對農民有什麼幫助?

其實對於糧食的問題,如果價格上漲了,那麼對於農民來說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吧。

但是對於農民來說,真正能夠拿到手中的利潤並不多,上漲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上漲每一斤漲個一毛錢兩毛錢那麼對於農民來說,其實看不到什麼好處和好的消息。

雖然在形式上它是獲得了一個上漲的問題,在旁觀者看來,它比較能夠促進農民種植的問題。

但是對於實際上對於農民來說沒有多大的好處,或者沒有多大的幫助。

農村還會像往常一樣運轉。

對於農村裡面種植的糧食來說,其實並不會大幅度的增加。那麼該出租的土地還是出租,不會因為這個糧食的價格上漲而選擇自己種地。

因為對於這個問題來看一畝地能夠產生多少經濟效應,就算上漲的情況之下能夠上漲到多少,能夠賺到多少錢,其實還是非常少?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農村裡面的農民種植,還會像往常一樣,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出現。

因為現在的物價上漲也很快很多物價的上漲幾乎都比糧食價格上漲還要快。所以即使糧食價格上漲,也賺不到什麼錢。


農人莫小道


國際米價創七年新高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疫情重災區出現了搶購物品的現象,從而使米價暫時提高。這種現象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或者對農業種植是否有影響?這要看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究竟到什麼時候能控制住。

某些產糧大國的疫情如果進一步擴大,那麼對糧食生產肯定有影響,他們不會命都不要去顧及自己的農場。從現在我國疫情發展局勢看,疫情基本已控制住,對農業生產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特別是糧食產量今年普遍長勢良好,小麥價格浮動也不會太大。

但是國外產糧大國如果長期不能控制,影響了農業生產,將會對糧食出口產生影響,而我國養殖業的飼料用量大部分是靠進口玉米大豆,如果這些進口渠道被阻斷,畜禽飼料價格將會提升,特別是玉米價格可能會超過小麥,這些現象曾經在以前發生過。

至於對農業生產到底有沒有影響?這要看世界各國疫情的流行時間,如果短時間內能夠控制住,那麼對農業種植不會有什麼影響。


農人心田


導讀:國際米價創新高,其實更多的是受疫情的影響,和全球種植面積,技術創新等因素關係不大,全球消費者和糧食供應鏈體系對未來預期的一個判斷,加之很多國家禁止糧食出口,疊加效應導致了國際米價創新高,我認為這是一個短期影響,不會對農民種植有實質的影響。

大米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它的傳導作用更強,米價創新高,可以傳導至整個糧食體系,其實不僅是大米,很多糧食價格都有一波上漲。

在糧價還未漲價前,就有一部分人提前存糧食,我家人還勸我屯點大米,網絡信息滿天飛,某某地方搶購大米,超市貨架都空了等等,跟風的消費者就會提前入手一批,這時經銷商就高興了,可以藉此提高一些價格,也是名正言順,市場供不應求,這是市場規律啊。

我們再說到大米的上游種植端,是否會對農民種植有影響,我們實事求是的說一下,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影響不大。

有一部分跟風者會有增加種植面積的考慮,覺得糧價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水平,在一個種植週期下來,可能還會賺到錢,這是基於對自己的判斷,還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鼓勵農民種植,會出臺一些措施,這些都會對糧食產量增加有推動作用。

對此問題,旗甲觀點:我覺得糧價提高,農民提高種植面積,是暫時性的,也是不理性的,不具有普遍性。和平年代,糧食根本就不會缺,一是我國糧食自給率已經很高,國內產糧完全可以滿足本國人口需要,即使部分進口也是用來調劑,二是各國進行經濟貿易,走正常的貿易程序,這是各國普遍的共識,糧食進出口會維持在一個很好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