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面臨中考,有必要糾正寫字姿勢嗎?

楊若楓






陌槡流榆moon


糾正書寫習慣與面部面臨中考沒有必然的聯繫,隨時都需要糾正壞的書寫習慣,養成良好書寫習慣是受用終生的事情。有著重要的意義。

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認真的書寫態度,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等。針對剛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後,學生能夠養成較好的書寫習慣,書寫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一、培養良好寫字習慣,終身受益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中明確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於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於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於保護學生的視力。寫字前,先指導學生削好鉛筆,放好作業本,端正坐姿,指導執筆方法。練習時,巡視,時時提醒學生,時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書寫時,教師要適時巡迴指導,隨時提醒學生每個字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運筆方法,與上一個筆畫的間距,其長短如何,整個字的結構特點,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於未然。

我覺得完整的書寫習慣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正確的書寫姿勢:

執筆和寫字的姿勢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寫字的美觀和速度,而且影響學生的視力和身體發育。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首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2、整潔的習慣:

我一直很贊同一句話:你的字可以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整潔。整潔是寫字教學最最基本的要求。對於一年級剛剛握筆的學生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整潔不僅要求作業本身整潔,還應該包括桌面的整潔和書寫者自身的整潔,一些學生桌面上亂得一塌糊塗,到處是削鉛筆掉下的東西,一碰上就是一塊黑的,有些同學手掌和手指黑乎乎的,一按就是一個黑手印,還有的同學書包、桌肚也是亂成一團,不是找不到作業本就是找到了也早已是面目全非。因此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注意養成良好的書寫衛生習慣,還應該注意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平時應該多開展一些衛生習慣方面的活動和比賽,促使學生改掉壞習慣.

指導學生練字,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僅寫字課要認真寫字,其它課也要認真書寫;不僅語文作業要書寫規範,其他各科作業同樣要書寫規範;不僅在學校,在教室裡要端端正正地寫字,在家裡同樣要端端正正地寫字。教育學生真正把字寫好,作為一種工具,自覺地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總之,書寫訓練一定要從嚴要求,耐心指導,才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好習慣,從而提高書寫水平,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

一、什麼是規範書寫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寫字教學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這裡的“規範”,指的是把字寫得合乎規則,遵循筆順的規則,不寫錯別字,不改變字形、不添筆漏畫,還要美觀大方。

二、為什麼要強調書寫習慣的規範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說過:“小學階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勞動素質的基礎,還要打好寫規範漢字的基礎,這是非常重要的。”

1962年郭沫若先生為《人民教育》的題詞:“我們從低段開始加強寫字指導,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養成了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若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還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人可以寫字,字可以顯人,寫字的意義遠遠超過練字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的寫字存在這麼多問題呢?

1、內因

(1)兒童的認知水平不高

小學兒童雖然思維能力得到了不斷的發展,正處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但是知覺的精確性仍然不夠,知覺的分辨能力較低。比如在識字過程小學生只能記住字體的粗略輪廓,而對於字體非常細微的部分,如果沒有教師的提醒或訓練就往往會忽略。如自己的“己”,小學生在寫時往往寫成“已”或“巳”。又如辨別的“辨”寫成“辯”。此外,還會將正確書寫習慣與錯誤書寫習慣混為一談,不能分辨等等。

(2)兒童不能長時間的進行有意注意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十分有限,要讓小學生將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擯除之前錯誤習慣,端正地坐在桌前認真的寫作業、練字,小學生是難以忍受的。這也是兒童認知心理發展未成熟的外部表現。

2、外因

(1)升學壓力的阻礙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衝擊,有的學校沒有寫字課,有的課表上雖有寫字課,卻形同虛設,常常挪作他用。

(2)片面追求升學率

學校、家長對練字這一問題認識不清。學校要求不嚴,片面追求升學率,家長望子成龍,能考上大學就行。

(3)教師的影響

有些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也是隻注重是否正確,而不在乎其書寫質量,清晰度。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一些老師的字更是歪歪斜斜,起不到應有的示範作用,怎麼好意思去要求學生練字呢!

(4)電腦時代的衝擊

隨著人們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生的字也越寫越難看。據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抓起,培養他們的規範的書寫習慣。怎樣才能讓學生有一手引以為豪的工整、漂亮的字呢?我認為從一年級的寫字教學中就嚴格要求,規範書寫習慣養成。

三、怎樣規範孩子的書寫習慣

1、優化環境,創造條件保規範

(1)桌椅保證

調整好課桌的高矮,讓學生坐著舒適。

(2)時間保證

保證每節課要給學生7——8分鐘的寫字時間,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基本完成寫字任務。科學設計作業”在作業中穿插練字作業,作業設計少而精,讓學生在作業中練好字。

(3)心理保證

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乾淨,放些靜心的音樂,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還要讓孩子清楚地瞭解書寫的具體任務,理解書寫正確的規範字的重要性,讓他們不斷組織自己的行為,運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擾,來延長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從而養成規範的書寫習慣。

2、樹立榜樣,教師示範顯規範

(1) 以書法家為榜樣

孩子愛聽故事,愛講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可以讓他們明白道理,學到知識,從而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寫字教學中,講一些古人練字的故事給學生聽,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的故事;岳飛在沙上練字的故事,古人勤學苦練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寫字興趣,是練字的生動教材。

(2)以教師為榜樣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先要練一手好字,然後,用這一手字去影響、引導學生。每一次板書、每一次批語,甚至一個名字,都要工工整整地書寫。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年齡越小的孩子,模仿力越強,教師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模仿者。教師的板書、作業本上的批語無不是學生的字帖。將自己投身於一面鏡子前,教師的寫字姿勢規範了,寫字水平提高了。學生呢,經常地看到老師寫字這個活生生的標本,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哪個教師授課,學生的字就像誰,可見教師影響力有多大。

3、規範訓練,寫字過程抓規範

(1)寫字姿勢練規範

①引起重視

為了使學生重視寫字姿勢,在他們學寫字之前,我給他們講了“唐駝”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姓唐的人,酷愛書法,終於成了一位書法家。但因為不注意姿勢,成了一個駝背。後來人們忘記了他的真名,把他稱為“唐駝”。聽了這個故事大家對不注意書寫姿勢有了更深的認識。平時寫字時,看到有同學姿勢不端正,馬上就會有人提醒他:當心變成張駝、李駝……

②講清要求

學生練字之前,我把寫字姿勢的要領“頭正、身直、臂開、足平”八個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個一端端正正地寫在黑板上,然後逐個講解示範。為使學生便於掌握,我把“一尺、一寸”這兩個較為抽象的內容進行了具體化:要做到書本離眼睛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筆尖到卷筆刀削過的最上邊差不多剛好是一寸,手拿到卷筆刀削過的邊緣,“手指離筆尖一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有了這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正確的書寫姿勢。

③姿勢評定

在平時的寫字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字的好差作為寫字評價的首要標準,而忽視對書寫姿勢的評定。為此,在寫字課上,我注重多對學生書寫姿勢作評價。姿勢正確的學生,不但在課堂上會受到老師的表揚,而且在課後還能得到一朵紅花作為獎勵。姿勢正確,字又寫得好的學生,作業可得優加五角星,姿勢不正確的字寫得再好也只能得優。這樣一來,學生的觀念也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對書寫姿勢的正確與否也越來越重視了。

④兒歌規範

教學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寫字要點,編成他們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使他們自覺、愉快地練習寫字。

聽這首《寫字歌》:小朋友,寫字啦,花杆鉛筆手中拿,拇指食指捏住它,筆身靠在指骨上。師生再接著配合背誦:眼離書本約一尺,胸離桌邊有一拳,手離筆尖有一寸,老大老二對對齊,老三後面來幫忙,老四老五都往裡,腿放平,腳放正,認真寫字心要靜。”學生每一次寫字之前都邊背寫字兒歌,邊調整姿勢,易學、易懂、易記,加上時時提醒、督促,收效較好。

(2)筆畫的規範

筆畫是漢字構形的基本單位,筆畫的不規範將直接導致字的不規範。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二十八種,最基本的有八種。這八種是:點、橫、豎、撇、捺、提、折、鉤。在寫字之前,要讓學生認識每一筆的特點和書寫方法。如: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豎,從上到下要寫直。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後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有平撇和豎撇兩種,平撇應寫得平而短,豎撇先豎後,寫時注意筆畫的連貫。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後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後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而且對一些形近的筆畫要分清,比如:“ ”,“ㄑ”與“ ㄥ”。

在學生剛剛練習時,不要急於寫很多的字,重點練習橫、豎、點、撇、捺等基本筆畫。這時的要求一定要嚴格,橫要平,豎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循序漸進,逐步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能力和寫字習慣。

(3)筆順的規範

漢字是一個個方塊字,當我們在書寫這些方塊字時,必然要遇到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的問題,這就是筆畫的先後順序,簡稱為筆順。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寫字筆順極不規範,畫倒筆已成了一種常見的通病。

漢字的筆順是有一定規則的,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決不能隨心所欲,否則,就會感到不方便,不自然。掌握了漢字的筆順,不僅可以提高寫字的效率,還容易把字寫清楚,寫整齊,寫美觀。漢字的筆順規則一般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裡頭後封口,先中間後兩邊等。按照這些基本規則,大部分漢字的筆順問題解決了。所以,當學生一開始描寫生字時,就必須同步進行筆順規則的指導。

(4)運筆的規範

指導寫字不能忽視運筆的訓練。要強調一筆一畫地寫。每一筆的運筆過程,教師要在講清要領的基礎上多做示範。讓學生親眼看到怎樣起筆、怎樣行筆、怎樣收筆;如何提、按、頓、挫;什麼叫逆鋒,什麼叫回鋒;輕、重、緩、疾如何把握等。學生缺乏這種規範運筆的感覺,因為書寫技法單靠講,學生是難以理解的。所以教師要少講解,多示範。可在課堂上示範,對學生寫不好的字,老師一示範,學生往往就會寫了。對於還缺乏感覺的學生要手把手挨個兒反覆、直接地加以輔導,使學生對如何正確運筆有了具體、規範的體驗。實踐證明,一年級學生手把手教寫字,學生學得快、寫得規範。

(5)間架結構的規範

俗話說:“寫字沒有巧,筆畫安排好。”這就足以說明漢字的筆畫安排,間架結構排列的平正、勻稱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間架結構如同建房,即要講究結構合理、穩固,又要追求造型美觀、大方。所以學會間架結構是寫好字的根本。反之,筆畫的位置和關係擺得不好,字寫得再流利、連貫也不能算是好字。這好比一個人,如果長得五官失位,甚至出現畸形,無論他們氣色多麼精神,都無補於應有的健美容貌。 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寫這類字要求學生做到左、右兩部分基本等高,例如:“棋”;學生對這部分字掌握好了,也就掌握了漢字的大部分。上下結構的字佈局要勻稱,如“思”;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窄而長,如“遊”、“倒”;上、中、下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扁而寬,如“藍”。總之,不管寫什麼結構的字,都要體現出方塊形這一特點。

(6)寫字過程的規範

在長期的摸索和實踐中,我獨創了寫字五部曲規範練字的過程。

第一步 析字形

析字形就是當學生提筆寫字前,對所寫的字進行觀察、分析、學會臨習、學會看帖、讀帖,從真正意義上進行模仿。模仿需要發現範字的基本特點和內在規律,包括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章法氣勢,因而必先作一番細緻的觀察分析。

教師可以通過打比方、編順口溜等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記住字的特點。如在“太陽”一詞的書寫指導中,一開始我故意把“太”字寫得很大,把一撇、一捺寫得很開,使它們超出田字格,然後問學生:“老師的‘太’字寫得好嗎?”在學生的回答中,我及時進行總結:“對呀,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其實漢字的每一筆,每一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都是規定好了的,老師的‘太’字寫得出了格,多像不守紀律的同學,坐沒坐相,站沒站樣。它和其他字放在一起顯得不那麼協調,不那麼好看,有損於漢字整體的形象。”又如臨帖寫“言”字時,對於主筆“橫”的指導,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人走在鋼絲上,伸長手臂,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因此“橫”要寫得長一點,這樣,有利於學生產生濃厚的寫字興趣,便於把握“言”字的特點。通過生動講解分析可以使枯燥的寫字教學變得生動、形象起來。

第二步 記位置

當學生記清字形後,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哪些筆畫長,哪些筆畫短;還要看清字的佈局、間架結構。在仔細觀察了範字後,引導學生靜下心來,並在範字上用手指描寫。

還要讓學生掌握漢字結體的一般規律。例如:水、木、米、來……這類字中撇捺的收筆位置總是比豎(或豎鉤)的收筆位置高,就像傘骨與傘柄的關係——傘柄總比傘骨長。在一個字中,豎畫如果落在豎中線上,要寫得挺直;如果豎落在字左邊,可略左斜;如果豎落在字的右邊要略右斜,就像板凳腿,呈梯形,這樣字才平穩,如:同、周等。再如一個字中有幾個橫畫,像:言、其、真、是……橫畫間隔要勻,要注意突出某一橫……像這類規律是很多的,教師要敏於發現,舉一反三,學生才能觸類旁通。

第三步 寫端正

在學生完成前兩個環節之後,即可引導學生仿寫,寫時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看準田字格,不隨便下筆。一旦下筆,力爭一次就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整潔。在學生仿寫時,教師要注意隨時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握筆方法、運筆情況,字的結構搭配等。對於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在評價時要集體矯正;而個別問題應個別輔導,不能輕易放過。

第四步 比好壞

評字是整個寫字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寫字指導的延續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自評、互評、點評,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①自評。這一環節最好是在學生仿寫的過程中。當寫好一個字後,隨時和範字對照,找出不足之處,以便在寫下一個字前加以改進。當然自評也可以是在小組互評時,看著小夥伴們寫的字,跟他們的作品對照,面對面地展開自評。這樣可以增強孩子敢於發現自己缺點和不足的勇氣,培養其誠實的品格,陶冶其情操。

②互評。在仿寫後,積極組織學生互相評議,或選取幾份作為例子,集體評議。評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評價的標準及評價原則。如“書寫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的筆畫是否突出,運筆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潔,要善於發現別的長處等。”當學生有了評價的準繩之後。評價就能有的放矢。同時,在互評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照自己的書寫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學習借鑑,以便改進。通過互評不僅能訓練口語交際能力、觀察分析佳力,也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使他們不驕不躁,能正確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  

③點評。在點評過程中,教師的點評往往起到關鍵作用。有時教師的一句點評可以增強學生寫好字的信念。這就要求教師的點評要恰當準確,要善於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寫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幫助其改進。

通過評字,學生對字從整體結構到部件、筆畫,有了初步的感知,強化了識記,提高了識字的準確性;通過評字,強化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寫好字的自覺性;通過評字,學生經過自身的實踐活動,提高了觀察分析能力,開發了智力;通過評字,學生感知美、欣賞美,陶冶了情趣。

第五步 改完美

寫字教學最後一點應歸結到改上去,而且應是及時地讓學生在評字之後,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畫地再發現、再改進。改的過程是再完善、再提高的過程。學生一旦養成認真細緻地習慣,就會終身受益。

經過寫字五部曲的規範練習,學生的寫字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4、激勵強化,多種方式促規範

(1)開闢專欄

把全班好的寫字作品展示出來,更好的營造一種寫字氛圍。

(2)定期比賽

定期在班裡進行隆重、規範的班內書法比賽,並對優秀者進行獎勵,評出“小小書法家”、“寫字小能手”,讓人人都參與到其中來,在全班掀起寫字的熱潮。

(3)改進評估的方法。

利用“圈”點法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部分筆畫好的打小圈,整個字好的畫五角星,特別好的畫雙星等形式。同時配以簡明的評語,如:“好樣的”、“你真棒”、“繼續努力”、“再接再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以此來激勵學生。

(4)加大評估力度

把寫字納入學生的綜合評價之中,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體現在單元測試、期中、期末考試之中,並加大相對分值。

(5)齊抓共管

在各任課教師和各位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學生規範書寫習慣的養成將更快、更好。

5、及時總結,分析得失思規範

兩個學期以來,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寫字教學的效果十分明顯。全班80%的孩子通過了寫字的過關考核。二十多名孩子的字真正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獲得了優秀等級。學生不再感到寫字是負擔,真正感受到寫字的樂趣,增強學習和做人的信心。許多孩子的幼小的心裡已經立下當書法家的願望。寫字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學生做事更細心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寫字還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大幅提高。看到孩子們取得的成績,我的心中便又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雖然課題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如寫字教學的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將研究成果推廣運用,覆蓋面更大一些,是本課題需要繼續研究和解決的根本問題。

方方正正的漢字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氣節。我自知在寫字方面我自身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平時還要多讀帖、勤練字,將寫字教學研究進行到底,讓每個孩子都能寫一手漂亮的漢字;讓橫平豎直的方塊字越寫越傳神;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卓越數學888888


有必要。

你擔心的是姿勢沒有糾正,卻有影響發揮。其實並不會影響。糾正寫字姿勢是糾正習慣,需要長期改變。如果快一點一個周,遲一點一個月就能糾正過來。現在距離中考還有幾個月。

即是未能糾正,也不會邯鄲學步,以前的忘了,後學的不會。未能糾正對你的學習沒有太多影響。除非你隨時都在關心寫字姿勢。

所以,我覺得你有必要糾正。既然寫字姿勢不對已經給你造成了影響,那麼就去做吧。做不好,不影響;做好了,值得高興。前提是你別為這事過於糾結和憂慮,以輕鬆的心態去面對。畢竟姿勢不對也不是什麼大事。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