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熟的標誌是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大家好,我是胡蘿蔔的姑姑,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我和大家分享我的情感觀念。歡迎關注!

我同意這個觀點:人成熟的的標誌是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我從下面幾點討論這句話。

首先,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家庭出身,世界觀,智商情商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最多是相似。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很不合理。比如,做父母的沒有受過高等的教育,沒有當成學霸,然後就希望自已的孩子成績好,當學霸。這其實是一個不成熟的希望。自己做不到,要求別人做到。這不是不講理?

第二點:各人的立場不一樣,每天經過來的事不一樣。如: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我們都希望對方對自己好一點,能幫我就多幫我,每天對我笑…………。我們又不是對方,我們也不知道對方遇到了什麼。我們怎能要求對方事事都如我們所希望的?

有些當老婆的,自己事業工作一般,卻希望自己老公能事業成功,工作優秀。而有些當老公自己管一會孩子就嫌煩,卻希望老婆帶孩子帶得每天開開心心,不抱怨不發脾氣。這也是不講理吧?

第三點:每個人心裡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因為幫別人做了什麼事,而對方卻沒有感恩接受或者回報。就感到受挫折受傷害,而惱羞成怒,或者抑鬱難過。

可是,你心裡的好和有價值,在別人心裡卻是不好和一錢不值。

最常見的是,戀人之間。開始關係很好。後來分手了。被動分手的人心裡就不平衡了。好久想不明白了。我對你這麼好,我們原來關係這麼好,怎麼說分手就分手?

當然這個問題有很多因素決定這個被分手的人的痛苦程度。但是如果不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對方身上,痛苦程度會減輕很多。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化成了五個,最高級別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自我就是人在現實中平衡了快樂和道德,找到自己的價值,存在感。

自己決定和判斷自己的一切,這些都和別人沒有關係!


胡蘿蔔情感


謝謝提問,我們都是在歲月曆練中成熟,任何時候人都要靠自己,小的時候總是把困難寄託在父母身上,可當我們長大成人,面對困難時,卻發現凡事只能靠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無言的傷,說不出的痛,但都得自己去承受,即便有人扶一程,自己不努力,不上進,也於事無補,只有自己肯努力,奮鬥不止,有責任有擔當, 才能走出自己的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一種成熟,人生靠自己才是長遠之計。


白楊99


人只有經歷過失望、失敗的痛苦過後,才會意識到:信任別人,指望別人給自己帶來成功和幸福,是十分幼稚可笑的。

從人的行為本質看,人都是從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出發而採取行動的。而這些行動或許會有“為他人”的主觀意志,但是,生活不會按照人的意志轉移。所以,許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或者好心辦了壞事。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經歷,都可以找到如此情狀的實證。

從人的本性看,絕大多數人,都有自私的本能。即使主觀為他人的人,在遇到客觀阻礙的時候,也會在阻礙面前猶豫或退後。

應當承認:為了拯救他人而寧願犧牲自己的英雄,有!但是,極為少見,也需要基礎,一旦基礎失去,即使做了好事,也會被當成壞人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時候,是沒有機會與英雄零距離接觸的,否則,都有可能成為英雄。比如:那些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的英雄,多不是個體的,而是群體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從眾的。

而人在成熟的時候,就變得冷靜多了 他不僅已把問題看得很透,而且,很會思考:我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他人若是不認可我,或者他人若是不在了,我的希望就沒有了。如果我流血又流淚,豈不比竇娥還冤枉嗎?如此成熟的人,誰還敢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呢?

記得一個電影的鏡頭:一個人窮到極點了,就去上吊,結果剛把自己掛上,樹就倒了。試想:連上吊的樹都不可靠了,他人還可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