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快速把社交膽量提高?

株洲歡笑口腔


想解決和社交焦慮之間的矛盾,我們首先需要拋開的就是四個誤區:扭曲的觀念,逃避的心態,保守的行動,以及過分的自我關注。

糾正扭曲的觀念

回憶一下,你是不是這樣的:

在參加活動前:我不知道說什麼,我應該說什麼呢?

在活動中:為什麼每個人都盯著我看?我好緊張,我好沒用。

活動後:大家肯定都覺得我很無趣,對,我說的那些話聽起來就像個蠢貨。

如果你是社交焦慮者,我相信這些想法總是不自覺地跳入你的腦海中。觀念是成敗的關鍵,想要真正有所變化之前,你的一些基本觀念必須得到糾正:

在社交場合,儘量不去關注自己舉動,儀態和表現。

對社交感到焦慮是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有社交焦慮並不代表你比別人糟糕。

你的焦慮感並不能說明你表現差勁,這僅僅是你的主觀感受罷了。

記住,你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受關注,大夥兒要想的要做的事兒多了去了,沒有那麼閒。

嘗試真正的投入一段當下的對話或交流中,而不是關注自己該怎麼回應和怎麼表現。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社交場合表現地完美。

不要當心冷場,在場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去活躍氣氛,這並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何況,偶爾冷個場,換個話題不也是件挺好的事兒麼?

減少自我關注

當我們感到焦慮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想要控制自己的焦慮,怕被別人發現自己沒出息。但你越是關注自己的言行,越是想控制自己的焦慮感,你越會覺得自己緊張,焦躁,糟糕,惡性循環,引發更多焦慮感。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徹底放下對自己的關注,嘗試把注意力放到當下的情景中。比如你在和一個人交流,你就把注意力放到你們的交談的內容中,而不是自己的表現和回應。

Mark Bauerlein教授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我們常常高估了自己對周圍環境和其他人產生的影響,並因為不能控制環境產生焦慮感。關於這一點,Psykey往期的文章我要一輩子碌碌無為了怎麼辦裡有詳盡的敘述。

不再逃避,直面情緒

面對可能出現的社交活動,社交焦慮者該躲則躲,真躲不過去就採取保守策略,比如在人群裡保持低調,在小組討論中保持沉默,或混入人群中變成背景,不被人注意到。 逃避是最本能的做法,然而“真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不是嗎(微笑臉)。

逃避生生的切斷了我們學習克服社交焦慮的必經之路。我們一直想擺脫的焦慮感和恐懼感,除了面對,我們沒有其他任何更聰明的辦法。

所以,當焦慮感襲來,如果你第一反應想逃,請強迫自己留下來面對。儘管留下來可能會讓你的焦慮情緒一度急劇上升,但是研究表明,只要堅持一定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會開始習慣眼前的場合,焦慮感自然就開始遞減。而且,當下一次我們再面臨類似的場合的時候,我們的焦慮感會一次比一次微弱,直至完全克服。


思思有貓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想自我完善,換種說法就是成就自我,你想提高社交技能也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很正常,但是我們得明白“自我”這個概念其實是曾經有缺憾、有恐懼、有創傷衍生出來的。“我想變得更好,是因為我覺得我本身不夠好”追求更好,其實是“目前這個不夠好的我”的投射,它是個假象。

我們要的是面對“不好”而不是追求“更好”,但凡追求“更好”就會有對“不好”的恐懼。

真正的自我完善其實是無我的。

但目前我們就是這個境界,還沒有到達“無我”怎麼辦?

第一、如果有人接納你,鼓勵你,支持你,那是在滿足那個“有缺憾”的自我,你會覺得好很多,改變也會很快。

第二、如果你能投入其中,完全的融入,那一刻也是“無我”的,也不會有“在乎自己表現得如何的情緒”。比如你在專心致志的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

第三、當你徹底的,真正的看清“自我”的伎倆。面對了,接納了即突破了“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被嘲笑、被藐視……”的情緒,你也就革新了。


誠心開始


有些人內心裡很渴望交往的,但是真正的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神經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見人臉紅,害羞,膽怯。

一、社交恐懼症是種強迫性的恐怖情緒,患者通常想象恐怖對象自己來嚇唬自己。那麼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提升自己的膽量?

(1)、改變性格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大都是性格是比較內向的,應當改變自己的性格,積極的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與同伴或陌生人交往,逐漸去掉膽怯,害羞的性格,把自己培養成積極樂觀勇敢大膽的性格。

(2)、樹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正確的認識自己,積極的暗示自己:別人是不會把目光投向在我一個人身上,就算是我也沒有必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只須做好我自己。擺脫在意別人怎麼考慮自己的思維,相信自己,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放鬆自我,勇於表現自己。

(3)、掌握社交技巧

雖然懂得了社交的技巧,但是相關的社交技巧和知識掌握得不夠,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社會學並掌握全面,對去除心病是非常有益的。

(4)、社交模擬演練

在家裡可以對著鏡子說話,自問自答的形式,觀察自己說話的表情,語速,訓練幾次,然後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我是可以的,無須害怕,就交流而已,走出去多與正能量的人交流。

(5)、系統脫敏療法

先用輕微的較弱的刺激,然後逐漸到增強刺激的強度,使行為失常的患者沒有焦慮不安的反應,逐漸增強,使達到矯正行為失常的目的。引導自己先從家裡人接觸,再到親朋好友接觸,然後再到一般的熟人接觸,最後到陌生人接觸,一步一步引導脫敏,達到每一個階段就給自己表揚和獎勵。

(6)、保持良好心態

在與不同人的交往中,不要害怕對方是什麼職位什麼身份的,人與人之間也不用去比較,沒有什麼可比性。大膽的與人說話,說話時保持順其自然的狀態,思考後再把你想說的說出來,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場合說不同的話,交流多了自然就不害怕了。

結語:提高社交的膽量就是要對自己有自信,大膽的表現自己,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多閱讀相關社交的書籍,如何說話?建議看《口才三絕》《修心三不》《為人三會》等書籍,進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