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小孩不愛學習,打他讓他學習正確嗎?

哉避zJC47336


[玫瑰]孩子不愛學習,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大人不愛上班一樣。

該不該打,還要看孩子多大,家長都做過什麼努力,還有孩子不愛學習到了什麼程度。

個人認為,孩子不愛學習,不用打。打孩子一般都是在其他的管教方式都沒有用的時候,或者孩子犯了涉及到道德層面的錯誤時才需要用的管教方法。

孩子不愛學習,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解尊重孩子

孩子不愛學習,和大人不願意上班是一樣的感受。遇到這個問題,要先表示對孩子的同情和理解,告訴孩子,是啊,媽媽特別理解你。學習確實比較枯燥,也很累,媽媽也不喜歡上班。可是媽媽每天也都要上班,就像你每天上學一樣,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厲害,學到更多的東西,和認識更多的人。

第二:引導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孩子不愛學習,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習沒有樂趣,不好玩,也學不會,如果學習像玩遊戲一樣,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他就會喜歡學習了。前期可能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認可。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比如,你真的很有想象力,你的思維方式真的好棒,媽媽都沒想到你想到了。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三:教會孩子學習方法,而不是一直強調學習結果

我們家長在管教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是,你快點學習,快點做作業,快點。。。。

家長越喊快點,孩子越加的慢吞吞,甚至是越來越討厭學習。

因為家長這樣說話的時候,給孩子的感覺就是,我很笨,我很慢,我學不好。。。

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家長要教孩子如何思考,這樣以後遇到同類問題才能舉一反三。不要因為計算結果錯誤,就否定孩子的努力,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

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家長逼著孩子學習,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我是蜜思柏,是一個六歲半孩子的媽媽。關注我,我們一起努力做更好的家長。





蜜思柏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小孩不愛學習,通過打的方式讓他學習,我個人覺得此方式不合理。分析如下:

孩子愛玩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要不怎麼會說,孩子個體之間都是存在差異性的。孩子的發展與成長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每個孩子都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能。

打不是促進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孩不愛學習,通過打是不能有效促進孩子學習的方法。作為父母還有老師,應該看到孩子更多優秀的一面,不能單從不愛學習就嚴厲的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孩子處於成長階段,心智各方面都不成熟,我們在引導孩子的時候,需要多一份寬容與包容的心去對待其缺點。

孩子不愛學習,需要有耐心的幫助孩子找到他不愛學習的原因,這是解決其為什麼不愛學習的關鍵所在。“打”只是一種出氣的發洩方式,不能根本解決或者促使孩子積極主動投入學習。

有可能讓孩子反其道而行之

每個孩子的性格各方面都不一樣,如果通過“打”能使孩子愛上學習,很顯然這是不現實的。對於未成年孩子我們更多的是給予保護,通過學校、家庭、社會、法律這四個方面。

管教是通過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的幫助、引導。“打”孩子不僅偏離了保護未成年,而且還忽略了採取合適方法來管教才是重點。

長期以往,會讓孩子形成陰影,會對外界感到害怕,對其心理和成長會造成嚴重的不好後果。步入社會之後,孩子的言行舉止也會因小時候的陰影而受到極大的影響。

體罰孩子不能提高孩子積極學習

“打”孩子的方式不可取,也不可能促進孩子積極主動有效學習。教育孩子,無論是學校或者家庭,過份出格的教育我是不贊同的。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一切,但是作為教育孩子的人,同樣也會因為你的過激行為,反而教會了孩子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長此以往,會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影響孩子的行為準則,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和正確認知。

孩子積極主動學習,還得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才是解決不愛學習問題的根本。才能有效糾正孩子不愛學習的習慣,促進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以身作則勝於言傳

老師或者父母,如果經常性的採用“說教”的方式來跟孩子講道理,其實這是行不通的,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這樣下去的結果,會導致,孩子和你形成“無比堅硬”的隔閡。一但隔閡形成,就很難真正做到教育孩子。

我覺得以身作則有時比言傳更有效果。老師或者父母,遇到孩子不愛學習,那麼你就帶著孩子做一次測試。比如去面試一份自己沒有做過的收銀員的工作,你在諮詢時,讓孩子知道對方因為你沒有相關經驗而拒絕錄用你。

通過這樣一次測試的目的是告訴孩子,只有好好學習,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將來各個領域發揮你的智慧知識和才能。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孩子適應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需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摸索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極端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會反其道而行之!


平凡練家人


一、要清楚,教育的懲戒和打是有區別的。

哲學告訴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所以打孩子也應該應該一分為二的看。

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孩子犯了錯誤,可以適當懲戒,但不贊成遇事就打。

即便打,也應該有度,並且注意孩子的年齡特徵。

二、教育貴在良好氛圍創建

我國古代奉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但請注意看,“父之過”之前是教,作為家長,你們教了嗎?

打孩子是教嗎?很顯然不是。

孟子的母親,為了教育孩子,搬了三次家。還有曾子殺豬,畫荻教子,陶母戒子,寇母教子等等故事,都是教育孩子的典範。

同樣的,“師之惰”前面是嚴,嚴一定是打嗎?很顯然也不是。而是講規矩,並要求學生遵守規矩。

三、想教育好孩子,先做好自己

現在孩子確實難教育,但是,捫心自問,有多少家長真的花心思教育孩子了呢?

一個疫情,暴露了太多家庭教育的問題。抱怨孩子不好管,罵線上課老師不負責的聲音此起彼伏,就是反思自己教育的少。

教育需要言教,更要身教。

你每天離不開手機遊戲,你每天抱怨社會,你每天無所事事,你期望孩子能不玩遊戲,思想進步,努力進取?你覺得這容易嗎?

四,如果不會教育,那就儘量多的陪伴

這是我一貫的倡議,自己可以不會太多,但是多陪陪孩子,多給孩子傳遞一些正能量。如此,孩子至少不會思想偏激,至少會快樂的成長。

希望能夠幫助您。

我是輔導員範兒,關注我,關注學生成人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