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民拼命種地,拼命供孩子上學,拼命做自媒體電商,發展會好嗎?

中國當歸村新農哥


農民拼命種地,送孩子上學,做自媒體,到底發展怎麼樣,要看你怎麼做。下面分開來說一說:

1,拼命種地。農民自己有田地,可以種植水稻有飯吃,拼命種地是養活家人的基礎,農業是靠天吃飯的,只有風調雨順,收成才豐厚,農民盼望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東西能賣個好價,把農產品換成人民幣,用於家庭日常開支。

2,送孩子上學。國家政策利好,實行了義務教育書本免費,遠點的要住學校,生活費用是一大筆開支,學生上課專心聽課的學習成績好還行,上課沒專心聽課的成績不好,還要另開小灶費用可不是小數目,天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今後有出息,都在拼命供孩子讀書,有的父母還要去陪讀,開支也不小。

3,自媒體。農民做自媒體是近幾年才興起來的,是農村電商行業興起來之後,推出的一款比較適合農民發展的新產業。利用西瓜視頻、頭條號、直播間、抖音等等平臺宣傳帶貨賣貨,三農領域的在賣農產品中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不管是做什麼行業,做什麼工作,都會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只有總結失敗,才能成功,只要堅持就有希望,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


恆利土貨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昨為農民,沒別的大本事,但不甘心一輩子這樣平庸,那我們就像你說的那樣吧!拼命種地,拼命供孩子上學,拼命做自媒體電商,把這些都做好了,那麼我們就算是一個小有成就的新時代農民。


不管在社會上做那個行業,只要拼命幹,生活總不會虧待我們。你說的這三者並不產生矛盾,反而是一條相輔相成的路。在農村,我們平時的日常就是種地供孩子上學,做自媒體和電商只不過是利用碎片時間拍你真實的生活。然後以圖文和視頻的形勢發到網上而已。


而電商也一樣,真實反應生活,把農村的滯銷產品打開銷路賣出去,物美價廉還綠色環保這就最好了。 拼命種地是我們作為農民生活的基礎,但現代化農民不需要你很拼命,只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種植和養殖技術。具有新時代農民的思想;在滿足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同時,也利用咱們的一畝三分地種一些稀缺的,能提高經濟效益的農副產品。其實,看似簡單的種地包羅萬象,把地種出花樣和鈔票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於拼命供孩子上學,這是每個父母的應盡職責。也是我們一輩子的奮鬥目標。只要盡職盡責了,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現在孩子是互聯網時代,作為農民我們拼命也沒用,只有做好正確引導就好,不要讓孩子留守孤獨,好好陪伴就是我們能做的事。不要用自己的老觀念讓孩子裹足不前,更不要給孩子灌輸聽話的理念,孩子聽咱們的話了,這社會就不存在進步一詞了。

拼命搞自媒體電商。在農村,這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我們內蒙古農村人,像我這樣去用自媒體創業的人還不多。所以經常被一些人看做另類。這個得拼。因為我們作為農村人,底子薄,看看適合不適合自己去拼,做自媒體電商的人多,但能熬到成功的人少,就我前面所說的,它們一起都不矛盾,而且相輔相成,你可以給自己一個定位,看這條路適不適合自己。好了,我的討論就到這裡,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關注(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子)。



金秋麥穗兒


農村農民拼命種地,拼命供孩子上學,拼命做自媒體電商,發展會好嗎?

題主,我認為你的想法很好。問題是如何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更好。

第一、拼命種地是基礎是關鍵,是後兩個拼命的前提。這個種地包括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種植果樹。還包括養殖業。這些可根據土地面積、自然地理條、自已的特長和喜好,進行正確的選擇。這就是你後兩個拼命的經濟來源。

第二、拼命供孩子上學,這是每個父母的應盡職責。不過要因孩子而異,有的孩子,天生聰明而好學,成績又很好,象這樣的孩子,就要拼命供其上學,能讀多高就要供其讀多高;有的孩子,天生一般,但很努力,象這樣的孩子,父母也要拼命供其上學,能讀多高,也要盡其讀多高;有的孩子,天生聰明但不好學不努力,象這樣孩孑,初中畢業後,學一個專業就行了,免得龍不龍秀不秀勞命傷財;有的孩子,天生一般,又不努力,讀個初中畢業也行,回家做個幫手也好,也許能有更好的發展前途。

第三、拼命搞自媒體電商。這個問題,我認為不需要拼命。因為這不是實體經濟,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如果人人搞自媒體電商,沒有實體經濟它怎麼搞?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搞成功的。不要拼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有了實體經濟,閒遐之餘,做一做也很好,而且你還有第一手資料,並且有助於前兩個拼命。

總之,你把三個拼命有機地結命起來,你一定能獲得成功,祝賀你早日成為第一代新型農民、農場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