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熟讀金庸


同那些來自西方文化背景、只是偶然落腳中國的人不一樣,對我來說,中國從來不只是個影像,或者什麼不切實的東西。她承載著我的人生軌跡和內心情感。我對她總是懷著世上最美好的祝願。

  曾常有公共知識分子在媒體宣傳自由主義、民主、人權、個人主義這樣的西方的概念。但是他們似乎忽略了,應當讓讀者知道,西方為什麼有那麼根深蒂固獨特的自由思想。在西方,“先進的西方”和“落後的非西方”這種二元對立之說法是受到質疑的,遭到西方後現代思潮批判的啟蒙概念在中國是那麼受一些名家的推崇。西方思想的傳播,恐怕不是說服力,而是誘惑力,使得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產生文化離異感,對自己的文化漸漸失去認同感。他們因為追求一己“個性”而失去文化“個性”;在漸漸缺失對自身文化的自信中,萌發出文化自卑感。

世界日益全球化,越來越迫使不同文明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和適應一個更加緊密的互相關聯的共同生存環境。它要求我們越來越應意識到,是西方獨特的“自我”思想,使整個文化與其他文化拉開距離,尤其是與中國文化的距離。

   一、西方存在一種強烈對上帝的信仰。上帝創造人類,人類因上帝而存在。啟蒙運動雖然實現對這個概想的轉換,從“上帝至上”走到“理性、科學”至上,但它沒有徹底摒棄上帝主宰人類的思想。而中國思想體系沒有“上帝”,人因自己而存在,也因自己所在的關係(或所在集體)而存在。一個好人在於奉獻社會,並因此達到一種對自己也對集體的良好存在狀態。按這一邏輯,人有自己決定自己是“善”還是“惡”的權利。

  二、西方認為人類是本性邪惡的。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類犯罪,為一己之私而損害他人與社會,是一種安排。就自由主義思想而言,人類初始狀態的邪惡性是核心理念;至少在個人層面,人類是不具備自身從善或提升能動的。然而,樹立自我提升與發展目標是中國念。而這恰恰是西方沒有的。

  三、如果一個人誤讀西方文化中的結構性差異,誤讀這個導致其它所有差異的關於“自我”的獨特理念,他就會對按中國的還是按西方的模式行為感到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自己文化認同感的缺失,他就不可能和西方人有較充分的交流,使自己的想法獲得理解。僅僅掌握一些英語是不夠的。只有充分考慮到根本文化差異,才有可能實現較為充分的交流。這時,人們才能明白一味效仿西方文化範式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它深深植根於自己獨特的世界觀、思維形態、信仰、價值觀、文化和語言之中。我們應該有文化的自我感,同時用更理性的態度對待西方文化。






道路遙


西方文化屬於陽剛文化;東方文化屬於陰柔文化。從天道上分析陰柔一定可以剋制陽剛。這次新冠疫情把兩種文化一下子就全部比較出不同點出來了。


模糊黃金紅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工商業文明的產物,和代表農業文明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一道,構成當今世界兩大文化體系。

工業文明強調保護私有財產,建立平等的市場體系,信守契約。由此形成的西方文化的精髓是法治、平等、自由、保護私有財產、張揚個性。這與農業文明形成的人治、強調集體利益、等級森嚴形成強烈對比。

西方文化因為代表了現代工商業文明,成為引導西方國家在物質和精神上引領和統治整個世界的根本動力。

但由於過份調動智力也帶來了嚴重的文明病,包括過度開發帶來的嚴重的環境破壞,社會責任缺失,貧富懸殊等等。

社會哲學界認為以工商業文明為核心的西方文明行將結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後工業文明將很快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