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清明節上墳為什麼要“掛青”?你家鄉有什麼上墳風俗?

貴州茶二哥


掛青只是當地清明祭掃的一種習俗!是後繼有人的一種表現!

在我們當地清明祭掃,只是在墳頭上壓些黃表紙,清理墳上長的雜草,在給墳墓培上新土,以前是燒些紙錢,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了,嚴禁上墳燒紙,都會在清理好的墳上或墓碑上掛些五顏六色的假花,在擺上幾種水果,以表哀思!

我是農村巧紅姐,歡迎關注,共同學習!


農村巧紅姐


在農村,清明節上墳掛青,是民間傳統的祭祀活動。究其因緣,與過去習俗有關,並且還交雜著一個悲愴的民間故事。

因為柳樹具有藥效,可以用來治病救人,所以,清明這天,人們喜歡在門上插柳辟邪祛疾,以此形成了一種古老的祈禱習俗。而關於掛青的故事則顯得悲愴,與食人魔王黃巢起義有關。

作為農民的領袖,在推翻封建統治中本來具有先進覺悟。但是,在戰爭中,殘暴無恥卻讓他永遠釘在恥辱柱上。傳說,他採用過的機械化方式,將活人粉碎,以人肉作軍糧,供應圍城部隊,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食人紀錄。

據某些史書上歷史學家推測,七人一日食死屍一具,二十多萬的部隊除去四五萬人飯。還有十多萬人靠吃人為生。那麼至少每天要吃近兩萬人。三百多天就六百多萬人。這個數目確實觸目驚心。

對這樣的殺人魔王的恐懼是自然的,所以,在廣東的梅遼四地流傳著掛青避禍的故事。傳說,一個婦女身上揹著一個大男孩,手裡牽著一個小男孩,被黃巢看見。黃巢覺得奇怪,就詢問婦女緣由。婦女告訴“手牽的是我兒子,背的是我侄子,他是個孤兒,父母雙亡,但代表一房人。如果黃巢殺人,我就揹著侄兒走,丟下兒子給他殺。兒子死了,我還可再生,侄子卻不能再生了,所以,我背大孩牽小孩”。黃巢聽了婦女的話,深受感動,叫婦女趕快回家去,在門前插上青,可躲過殺戮。村人照此做法,果真避開了黃巢的屠村,後人便沿襲了這一傳統。

如今,上墳掃墓依然成為農村的優良傳統,追憶古人,緬懷祖先。在上墳的時候,送紙錢,燃鞭炮,以果盤酒食祭奠,都是當地的普通的習俗。今年,疫情期間,農村對清明祭祀的習俗有所變化,更多的人選擇網上緬懷,送花植樹代替燒香燒紙。


膠東鄉村


清明節,各地風俗不盡相同。

各地方地理位置、人文歷史、文化傳承不同而因人而異。但主題明確,清明祭祀,必須在祖墳墳頭掛青。我們當地是在紙紮花。上墳祭祀,必備貢果,放鞭炮,燒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