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對世界資本市場的影響有多大?世界經濟形勢將如何變化?

耶爾巴胡


美國已經金融危機了,全世界性流動性危機已經來臨,中國雖然復工了,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對實體經濟打擊巨大,但是金融市場卻是另一番光景,各國會採取各種措施救市。

美國採用無限量供給資金,日本歐洲各國降息,中國降準,各國都採取寬鬆金融政策,其實對資本市場是巨大的利好。

危機,危機,危機,危中有機,金融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機會,尤其是中國金融市場。

今年的疫情對世界經濟結構的重新調整,將重新讓世界產業大調整,經濟次序將重建,個別地區將發生金融危機,美國開始淪為二流國家,美元地位將不保,石油下跌,打擊了美國通過控制石油控制世界能源的工具,石油與美元脫鉤後,美國面對疫情的所作所為必將影響美國在世界人民中的信譽,所以美元地位將逐漸降低,世界資本市場的重心將發生轉移。

世界經濟在經濟變革後將重新啟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因為新的火車頭經濟將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



日月良福成


新冠病毒的特點在於高傳染性和中等致死率相結合,這就使得隔離成為最有效的辦法,且需要動員巨大社會資源來救治受到感染的國民。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響集中式生產活動;增加社會成本;降低服務業供需;收入減少,利潤下降,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減少。

中國在發現疫情後,果斷進行大規模網格式隔離、延期復工開學。中國的強硬舉措使得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第一季度中國社會經濟會陷入停擺狀態,但也能夠對經濟傷害降至最低,在4月份快速恢復到正常水平。

圖表 7:GDP累計同比

圖表 8:摩根大通全球PMI

圖表 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

但2月下旬國際新冠疫情開始迅猛擴散,歐美國家崇尚個人自由,政府當局在採取隔離措施方面比較遲緩,錯過了防控疫情的時間窗口,並且給中國帶來輸入性二次疫情風險。在有效疫苗成功研發之前全球經濟活動將不得不明顯減少,全球範圍內的經濟衰退已成現實,國際社會的眾多國家2020年上半年經濟都有可能進入衰退階段,歐美髮達國家主要以服務業為主,3月份美國和歐元區 Markit服務業PMI初值較之2月份數據下滑幅度較大。美國申請失業金人數不斷升高,遠超史上最高峰的69.5萬人紀錄。國外經濟的衰退會通過全球產業鏈帶給中國二次衝擊,目前中國外貿行業持續傳出訂單取消、全員停工甚至關停工廠的消息。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程度將高於2009年。

圖表 10:歐盟Markit綜合產出PMI初值

圖表 11:美國ISM季調PMI

圖表 12:美國ISM服務業PMI季調

圖表 13:美國當月申請失業金人數

圖表 14:中國出口金額當月同比

金融市場對此反應激烈,2 月下旬以來環球股市大幅調整,金融市場波動又引發嚴重的美元流動性危機,進一步施壓所有類別金融資產。

圖表 15:2020年2月19日至3月20日主要股指表現

圖表 16:歐元區十年公債收益率

由於新冠疫情嚴重惡化經濟前景,歐美央行緊急實施大規模協同寬鬆,多個央行的政策利率降到零附近,並且啟用了量化寬鬆等非常規工具,歐美政府也推出多項針對新冠疫情的財政救助措施。

圖表 17:各主要海外國家應對疫情衝擊的貨幣政策

國家

主要貨幣政策

美國

美聯儲通過3月3日、16日兩次分別50基點、100基點的緊急降息,直接把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0.25%,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以支持金融市場。 此外,美聯儲宣佈建立商業票據融資便利機制(CPFF)以支持家庭和企業信用,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再度重啟這一工具。財政部還將從財政部外匯穩定基金(ESF)向美聯儲提供100億美元的信貸保護,並批准成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

韓國

3月16日韓國央行緊急降息50個基點至0.75%,基準利率首次跌破1%。

日本

3月16日,日本央行提前召開貨幣政策例會,決定通過擴大資產購買計劃等手段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具體舉措包括擴大對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購買規模,繼續積極購買國債,並在今年9月底之前購買更多商業票據和企業債。

新西蘭

3月16日新西蘭央行將基準利率降低75個基點至0.25%,並將在至少一年內維持這一利率水平。

加拿大

加拿大央行於3月4日和13日分別下調基準利率50基點,至0.75%

歐盟

3月12日歐洲中央銀行決定維持歐元區主導利率不變,但表示在6月份進行新一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前,將實施更多臨時性長期再融資操作,向歐元區金融系統注入流動性。此外,歐洲央行決定擴大量化寬鬆,今年底前額外增加1200億歐元資產購買計劃,重點確保私人部門債券購買。

英國

3月11日英格蘭銀行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0.25%,3月19日進一步降息至0.1%。

澳大利亞

3月3日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0.5%的歷史新低。

短期來看,疫情對全球經濟確有衝擊。但疫情始終是一個外生變量,經濟發展根本上仍然依賴於內在的體制機制。在中國經濟加速轉型的背景下,疫情帶來的衝擊有助於企業認識到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時有助於社會習慣新型生產生活方式,由此帶來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此外,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要素沒有改變,中國的發展依賴於創新驅動、城鎮化、國企混資改革、民營經濟發展、擴大開放以及人才等,中國經濟發展仍有較大的潛力。新型肺炎作為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其持續時間是有限的,因而對經濟的影響也是短暫的。

而在全球產業鏈重塑的背景之下,中國在疫情控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讓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世界各國為抗疫和恢復生產不斷釋放流動性,中國作為當前疫情控制最好和投資風險最小的地區,客觀上會讓各種資源湧向中國市場。











治理科技王老師


這次世界性的疫情災難,對全球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包括對世界資本市場的衝擊也是非常大的。表現為資本市場普遍萎縮和收窄,資本風險加大,資本流動受阻等。多數國家為了應對疫情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一般都採取“放水”的策略政策,加大貨幣投放和量化寬鬆力度,特別是加大政府債務規模,以期刺激投資和消費增長的拉力,刺激帶動經濟增長。但是,風險規模也隨之擴大,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有可能交替出現。疫情使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元氣大傷,恢復起來也估計比較緩慢,加之疫情後逆全球化的思潮有可能更加氾濫,國際經濟合作更加艱難,國際化的產業循環、市場循環阻力更大。各種因素疊加,也不排除出現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中國因為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復產復工早,特別是有著14億人口的強大國內市場,所以,經濟將會更早得以恢復並走出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