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和俄羅斯達成減產,是否意味著油價要大漲?會超過降價之前嗎?

闌珊一角750


目前沙特和俄羅斯各自減產250萬桶/日,屬於利空消息,就拿沙特來說,目前產量約1200萬桶/日,2月產量大約980萬桶/日,相當於只是減產到增產前的水平,而增產之前已經是供應過剩,目前又有疫情造成需求疲軟,因此本次達成的協議不足以讓原油價格上漲。

不過雖然減產協議不足以顯現利多影響,但是低油價已經讓美國關閉了大量產能,目前低油價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讓更多的產能關閉來尋找新的工序平衡狀態。

油價也很難回到50美元/桶,因為超過48美元/桶的價格,美國頁岩油企業就會復甦,所以原油之後反彈價格預期為45美元/桶的水平。


風不吹起


即便是沙特和俄羅斯達到了減產,油價也暫時不會回到正常的價位,這樣的減產其實只是徒有其表,要說油價要大漲,可能是想多了。

首先來說沙特和俄羅斯這次的減產,實際上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因為兩國同意的減產基準線是4月份,也就是說是按照兩國本來打算增產的基礎上進行減產的,實際上減產的桶數並不多,相當於我號稱我以後要增產多少,然後我不增產了,這個數字算作我實際減產的目標,這也是為什麼歐佩克國家有一些認為這個減產協議對本國不公平的原因,因為這樣的減產協議實際上是虛張聲勢。

目前的減產按照這樣的計算,大概在每日1000桶左右,即便是加上非歐佩克國家的配合,能夠達到1500萬桶,實際上按照3月份的份額計算也還沒有能夠超過1000萬桶的份額,這樣對於油價的影響就並不大。

其次,按照計算即便是現在能夠減產達到市場預期,每日2000萬桶的份額,對於原油價格來說影響也沒有那麼大,因為現在全球經濟都遭受到了衝擊,需求疲軟,按照有些機構的計算,目前供應仍然超出1500萬桶,在減產協議之後供應仍然超出需求,因此油價還將繼續疲軟。

而按照沙特和俄羅斯的利益繼續減產,就會威脅到自己本國的遠期利潤了,因此進一步的減產很難達成,在疫情結束之前需求很難回覆到正常水平,這就意味著油價恢復到50美元以上的正常水平,實在太難了,油價很可能因為減產而重新出現小幅度的反彈,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反彈也很難維持很久。


諮詢師天生


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已經就原油產量達成協議,但現在高興還為時過早受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歐佩克將從5月份開始大幅減產,減產幅度最高可達每天1000萬桶。2000年7月至1月,減量將降至800萬桶日,01年1月至4月,減量將降至600萬桶日。沙特阿拉伯因未能達成減產協議而報復增產降價。既然減產已經達成一致,至少有一個對油價不利的因素已經消除,沙特阿拉伯很可能停止降價。


事實上,這一結果早就在預料之中。在此之前,油價已經大幅反彈,這可能是意料之中的。而此前,中國有兩家石油公司試圖從沙特進口更多原油,但遭到沙特拒絕。由此可以看出,沙特其實並不想通過降價來出售更多的石油,只是為了迫使俄羅斯同意減產。沙特阿拉伯可能一直在等待這一天。顯然,既然目標已經實現,就沒有必要降價了。關於減少原油產量的協議對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來說都是一件樂事。即使是不參與協議的美國,也可能暗自享受。

原油減產協議達成後,油價上漲的概率明顯較大。如果油價上漲,那麼在中國不易受歡迎的5元油價將再次失去。不過,當達成原油減產協議時,油價不一定會上漲。畢竟減產的影響只在供給方面,這可能決定油價的漲跌主要取決於需求方面。由於新冠狀病毒的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嚴重的衰退,原油需求可能大幅下降。

因此,即使歐佩克和俄羅斯大幅減產,原油市場仍可能供過於求,油價此時可能不會上漲。特別是歐佩克宣佈減產後,油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下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減產一提高,油價就不會上漲。不管未來油價走勢如何。但國際油價仍低於40美元桶,因此不會上漲。這意味著在未來幾百天內,,我們仍然可以享受5元的油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