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的老人來說,養老院是最好的、有尊嚴的養老場所”,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個問題我倒覺得是人的悲哀才對,應該說是老人的悲哀才對,很多人都說養兒防老,養孩子最終目的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事實上呢,確是做兒女的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了,不是說最好的孝順是陪伴嗎?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我覺得用在兒女與老人關係上,也不太為過吧,作為老人,哪好不如自己的家好。

我孃家就有一戶人家,兩個兒子兩個閨女,在父母還能動時,就把父母送到鎮上的養老院了,當時好像說鎮上的養老院養老免費,具體那一批人是什麼政策我不太清楚,反正就是當時進養老院不花錢,免費吃喝,兒子一聽,託人找關係就趕緊給老人送進去了。

後來兒子父親去世後,母親對孩子們說,不想在養老院了,希望孩子把她接過去贍養,可最終到離世也沒實現自己的願望,聽村上人說,老太太死時都是睜眼睛死的,在床的牆上寫了一個家,這都是養老院工作人員說,慢慢就傳到大家耳朵了,現在他兒子一家,也沒人待見,因為不孝敬父母。





微微細語q


在回答這個問題上,首先說心情很沉重,因為每一個人,一生中忙忙碌碌,為社會做貢獻,撫養自己的子女成家立業,大多數老人們都沒有享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對自己的養老問題的時候,有的老年人,不一定有自己的主動權了。

首先我明確表示,每一個老年人,如果可能的情況下,哪怕是自己有一個小一點的房子的時候,也要在自己裡,安度晚年。

因為自己的家,才是自己的心和身體的棲息地,養老院再好,只是有自己的一個房間了吧?怎麼舒服也感覺是寄宿生活。

而在自己的家,才是感覺心裡最穩定的,自己哪怕是慢慢的走,慢慢的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能動的時候,散散步,曬曬太陽,看看書或者寫一下人生回憶錄,偶爾短途旅遊一下,讓自己自由自在的,在自己家裡慢慢老去。

每一個人的子女,也會都安排好自己的父母們,安度晚年,但是不建議,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很多很多小矛盾,或者發展成大矛盾。

人生歲月,晚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所有的父母們,不要把自己的晚年過得,憂憂慮慮,應該是開心的,安排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天。

相信每一個父母的孩子們,也會替父母安排好晚年生活,人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做子女的,陪伴父母過好晚年,也是給我們自己晚年鋪好人生路。

所以,除了沒有兒女,或者是子女身體不好的時候,不建議去養老院度晚年。

在自己的家,安度晚年,才能把晚年生活,過得穩穩當當的,才是人生晚年最好的尊嚴和幸福,這只是我個人建議,每一個家庭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但是祝每一個父母晚年都幸福美滿!


Super啄木鳥


我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尊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是一個老人最好的歸宿。工作生活了一輩子,到老的時候又何曾想離開家,離開兒女,家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尊嚴的地方。雖然有極少數人不孝順老人,老人被迫住進養老院,在養老院她們感受不到親情,又如何生活的好呢?更談不上尊嚴!作為華夏兒女,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尊老養老的傳統美德,讓老人和兒女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有尊嚴的活著,幸福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