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險的投資理財年收益率多少合適?是銀行定期還是定投理財好?

看星星的孩子1314


朋友們好,咱老百姓存款儲蓄投資理財,當然是希望風險小收益高。無風險的投資理財,到底一年的收益率多少合適呢,要是知道的話,咱也心裡有個數啊。明確回覆:目前,總體在2.25%~5%之間。其中,4.27%,是一個重要的中間參考數據。

首先,來分析,目前無風險,投資理財收益率多少合適:

1,國債收益率:目前三年期在4%,5年期在4.27%。而電子國債按年付息,100元起購,因此綜合收益更高。再加上國家信用口碑好。因此,對於無風險收益率水平,有很重要的參考基準價值。
2,存款利率:存款是固定利率,剛性兌付,有存款保險保障。因此這是另一個無風險收益率的重要參考。目前5年期,中小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在5%左右,一年期在2.25%左右。


小結:通過分析,我們有理由認為,相對,無風險,投資理財年化收益率,總體的波動範圍在 2.25%~5%。其中 4.27%,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基準線,平均線。

其次,簡要了解,是銀行定期還是定投理財好:

1,銀行定期:獲取的是固定利率,有明確的本息保障,享受存款保險。存款人基本不承擔風險,可以說獲取的是無風險,平均收益。利息收入固定,但是相對有限,適合謹慎型投資人,是最基礎的資產配置之一。

2,定投理財:屬於主動性投資,非保本,獲取的是浮動的收益。風險,由投資人承擔,浮動,預期收益,歸投資人所有。面臨一定風險,但也有可能獲得,相對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預期收益。是當代重要的資產管理,理財方法之一。


小結:二者屬性不同,各有優勢。從市場實踐來看,大多數投資人是將二者結合起來的,及存款加理財。

最後,來總結分析:

目前,無風險年化收益率,總體上在年化2.25%~5%之間。其中4.27%,是一個重要的平均參考線。

至於銀行定期好,還是定投理財好,由於二者屬屬性不同,不宜進行直接比較,可以說各有所長。但從實踐來看,許多投資人是將二者結合起來。既有保本的存款吃利息,又有一部分閒錢,定投理財,賺點浮動高收益,既分散了風險,又豐富了產品資產配置,可謂兩全其美。朋友們還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具體分析,選擇。


理財迦


大家好,我是小希師妹。

無風險的投資理財年收益率多少合適?是銀行定期還是定投理財好?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沒有無風險的理財,即便是銀行定期,都是有理財風險的,只是風險相對來說比較小而已。

所以,沒有沒風險的理財產品。

而且理財的收益是和風險相關的,如果收益低意味著風險也低,收益高也意味著風險高。

首先,先來看看一般風險低的理財收益是怎樣的。

先看銀行定期,目前各大銀行的定期利率都不高,大概是2.25%-3.3%的樣子,達到4%左右的,就只剩下一些民營銀行了。

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三年期銀行定存的基準利率是2.75%。拿10萬元舉例,存銀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100000*2.75%*3=8250元。分攤到每個月只有 229塊錢。

所以收益並不高。

但勝在風險低,有存款條款的保護,50萬內保本保息。

但定投理財,沒有存款保險的保護,而且隨著市場的波動,獲得收益也是浮動的,風險,由投資者認自己承擔,會面臨一定的風險,但相對的收益會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

不管是銀行定期還是定投理財,都有各自的好處和不好的地方,至於該選哪一個,而是要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方式的。

不一定是這個好就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適的哦!


希財網


#理財大賽第三季#首先,投資理財年化收益率多少合適?這不是由我們決定的,那是貨幣政策、市場波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無風險產品收益率基本上都是固定了,比如說今年發行的儲蓄國債3年期票面利率3.8%,5年期票面利率3.97%;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部分商業銀行最高可以上浮40%。

從當前國內的“無風險”產品收益率來看,基本上都在4%以內,能夠超過這一水平的除了極個別小型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外,幾乎不可能再有了。也許有人說那貨幣基金不也是屬於低風險產品嗎?沒錯它是低風險,但絕不是意味著零風險,因為在市場極端條件下也可能虧損。

因此,客觀地說真正可以做到“保本保息”的無風險產品除了儲蓄國債就是一般性存款。

其次,從銀行定期存款和定期理財產品來說,那顯然是銀行定期存款產品的風險更低,正如我上文所說的那樣,它是可以做到“保本保息”的,不過有個前提就是本息合計50萬元以內,可以享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即100%賠付。

而定期理財產品不論是商業銀行發行的,還是像支付寶、京東金融等多個第三方金融平臺上的此類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不同,適合的投資者人群也就不同。

總之,無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都是比較低的,這個大家應該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高收益高風險,只有承擔一定的風險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獲取較高的理財收益。反之,如果一味地考慮產品安全性,那就不能追求高收益。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產品流動性和安全性都不能不顧及,“現金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