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京召開,再度聚焦開發性PPP模式


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京召開,再度聚焦開發性PPP模式

近日,由中國財政學會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財政學會PPP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北京亞太財科諮詢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教授,水利部財務司正局級副司長牛志奇,財政部金融司原巡視員、中國PPP基金原董事長周成躍,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峰,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宋志明,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何軍,國資委副巡視員高豔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PPP研究中心主任孟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楊遠根,中國人民銀行匯達資產託管公司總會計師、金融穩定局原副局長安起雷,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推廣開發部主任夏穎哲,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王代玉,西藏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李飛,山東財政廳二級巡視員李學春,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王守清,華夏幸福執行總裁張書峰,北京大嶽諮詢總經理金永祥等中國財政學會PPP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單位領導,地方領導、專家學者、PPP從業人員共2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北平主持。

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京召開,再度聚焦開發性PPP模式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教授出席論壇並發表了題為《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基於區域價值的空間開發新路徑》的主旨演講。他從區域價值發掘的視角,對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的理論基礎、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進行了深刻闡釋。劉院長認為,開發性政社合作是國際通行PPP模式與中國特色制度背景和實踐土壤相結合後的創新化學反應,也是我國區域開發組織模式的一次重大創新,對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相比於傳統PPP模式,開發性政社合作模式的明顯優勢在於通過有效的市場賦能和價值挖掘,帶動區域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空間價值”,培育“自我造血”功能。值得關注的是,開發性政社合作採取“增量取酬”方式,不僅有利於解決地方財力不足、隱性債務增加、項目重建設輕運營等問題,還能實現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的“激勵相容”和“風險對沖”,而不是對現有風險簡單的分擔。他最後強調,實踐的創新既需要理論的指導和政策的支持,同時也能反過來推動理論與政策的創新。開發性政社合作是高能社會資本在中國的具體情境下,通過不斷探索、積極創新所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的政社合作模式。我們有必要對這種模式進行系統性研究,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建議。

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京召開,再度聚焦開發性PPP模式

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理論界、政府部門、企業界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PPP研究中心主任孟春以《積極探索開發性PPP 助推PPP高質量發展》為題;財政部金融司原巡視員、中國PPP基金原董事長周成躍以《有力的創新、有益的探索——談開發性PPP模式的實踐價值與難點》為題;廣西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代玉以《開發性PPP 在廣西的實踐與思考》為題;財政部PPP中心推廣開發部主任夏穎哲以《如何營造PPP的良好發展環境》為題;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書峰以《中國的月亮一樣圓——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開發性PPP的探索與實踐分享》為題,先後分享了“開發性PPP”的獨到觀點。進一步深化了參會人員對開發性PPP的認識與理解。

第二屆開發性PPP論壇在京召開,再度聚焦開發性PPP模式

本次會議首次發佈了《開發性PPP模式創新研究》的專題成果。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所長、北京亞太財科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彭程詳細介紹開發性PPP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這也是繼去年首屆開發性PPP論壇成功舉辦以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再次系統總結併發布一年多來圍繞“開發性PPP模式”完成的試點試驗和理論研究成果,不僅在學術上為開發性PPP模式進一步釐清了概念,樹立了標準,夯實了理論基礎;也在實踐領域為開發性PPP模式在更高層面和更廣範圍的運用推廣鋪平了道路,指明瞭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