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努力成績卻上不去?

用戶1453916093653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女兒上學的時候,數學從來沒及格過,英語也是一踏糊塗,只有語文年輕但是字寫的也真是頭疼,讓我非常頭疼,她的學習成績,總是班裡下半遊

老師說這孩子學習基礎差,需要多花時間補補課,於是週末休息沒了全是補課,努力學習,看似很認真但是沒有結果,我開始想是她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

於是也被請去“喝茶 ”,孩子學習成績太差,作為孩子家長要怎樣管學習

其實後來想想自己花時間少了陪伴孩子,關注她心裡厭學情緒,總說覺得她不夠努力,最應該改變的是關注她健康心理成長而不是總過度展望

希望加油吧成績弄上去,大家改變方式方法,選擇不對方法,努力白費


Ninimomo


學習中最傷人的莫過於學習很努力成績卻老是上不去的現象。

曾經有學生向我哭訴:“老師,我那麼拼了命的努力學習,可為啥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呢?我簡直要崩潰了啊!”看著學生滿臉的悲苦和絕望,我的內心充滿了感傷和淒涼。

學生努力學習了成績卻老是上不去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智商因素。雖然我能隨口說出很多勤能補拙的名言警句和羅列出很多名人因刻苦努力而功成名就的事例,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智商對一個學生的學習太重要了。有些內容,老師講一遍,智商高的學生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智商低的學生哪怕你講到十遍二十遍,照樣還是一臉懵逼,滿頭霧水。智商是橫亙在學生之間的一條鴻溝,智商高者一騎絕塵,智商低者只能望洋興嘆。

二、目標因素。《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跋山涉水、歷經磨難,最終能功德圓滿當然離不開師徒四人的勇敢、堅韌、與無畏,但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他們有明確、堅定的目標。沒忘初心,才得始終。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前行路上就會因方向不明而產生迷茫感和挫敗感,就會喪失前行的動力。

三、方法因素。每年開學的第一節語文課,我都會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如何把一塊幾十噸重的石塊從京城挪到遙遠的某地?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很少有學生能觸及到答案的本質。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好方法,想把幾十噸重的石頭挪走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恰當的方法之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總結反思因素。學生往往有這樣的特性:老師給的,我願意吃就吃點,不願意吃的話,你就是硬塞到我嘴裡我也照樣給吐出來。所以,每次考試過後,老師都會咆哮如雷:“這個知識點不是給你們總結了嗎,這道題不是講過很多遍了嗎?等等傷心傷情的言語”。學生不能自己總結和反思,老師的教學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找到了原因,當然也要給出相應的解決之道。我給出的應對方法是:

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學校中有智商特高的學生,也有智商特低的學生,這很正常。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數學生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只要自己學生的智商不是太差,樹立孩子能學好的信心後,孩子完全可以通過變通實現提高成績的願望。

二、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先樹立一個較大的目標,比如這個月我的目標是什麼,然後再把大目標分成若干小目標,比如這三天我要完成那些任務。重視大目標,更重視小目標,一旦目標完成,馬上給予學生以獎勵和鼓勵。成就感讓學生越學越有動力和激情。

三、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有很多很多種,其中總有一條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耐心幫助學生找到並督促學生貫徹執行下去,學生的成績一定能得到提高。

四、鼓勵學生自主總結和反思。只要是自己總結和反思出來的東東,學生肯定會用心去呵護,因為其中浸入了他們最多的心血和汗水。總結反思的多了,很多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我是見得別人好,願意就教育教學問題和您深入溝通和交流。


見得別人好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結合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個人認為,很努力成績卻上不去,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是否存在假努力?有些學生起得早,睡得晚。從早上起床後就埋頭進入學習狀態,除了吃飯、午休、洗漱,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了,甚至晚自習結束後還要繼續學。睡眠不足,導致白天上課很疲倦,精神無法集中,學習效率不高,只能靠延長學習時間來彌補。如此,長期循環往復,勤奮、努力是肯定的!但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2.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學習現狀,找出薄弱點,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努力才有效,學習才高效!鞏固基礎之餘,不會的不懂的大膽問老師!

3.努力多久了?高中課程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努力的見效週期比較長。如果你正在努力,遇上考試了,此時你的學習效果還不能用考試體現,於是成績不理想。但這並不能說明你的努力是無效的!你要做的是堅持,再堅持過一段時間,一定會進步的!

4.考試的心態是否平和?努力了之後,通常對成績抱有較高的期望,導致考試時過於緊張,或過於謹慎,反而成績不理想!

相信你能找到自己的問題,並予以解決的!預祝你取得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