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牢牢牽住重點工程項目這個“牛鼻子”

4月23日,山西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為3634.73億元,同比下降4.6%。其中,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出現下降。

隨著復工復產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有序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加快回升,山西省經濟在抗擊疫情中實現較穩定開局。

事實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都帶來巨大沖擊。為了應對新的挑戰,國家在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任務,明確了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堅定決心。山西也採取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尋找著適合自身的穩經濟、促發展的節奏。對山西而言,下大氣力抓項目,尤其是全省重點工程項目成為重要的抓手。

開局良好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工作,把項目工作特別是全省重點工程項目的推進工作擺到突出位置,納入日常經濟工作,加大硬考核力度。有關部門堅持疫情防控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兩手抓、兩不誤,及早部署、狠抓落實。

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姚少峰表示,重點工程是對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建設項目,是先進要素的重要載體,對促進轉型發展意義重大。作為重點工程主管部門,山西省發展改革委按照山西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工作要求,全力推動項目復工復產,突出抓好重點工程引領示範帶動作用,重大項目前期紮實推進,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有效對沖疫情對投資項目建設帶來的影響,實現了重點工程工作的良好開局。

一是省級重點工程開復工率創新高。截至3月底,山西省級重點工程開復工率達91.2%,續建項目已經全面復工。

二是疫情影響下投資完成率略高於往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山西省重點工程完成投資296.3億元,完成率13.4%,高出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

三是前期項目轉化速度明顯加快。一季度,山西省各級各部門大幅提升網上辦理率,紮實開展前期手續辦理月活動,前期項目向建設項目轉化率已達15.4%,好於往年同期。

精準施策

一季度山西重點工程工作的成果令人振奮,這背後離不開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在特殊時期採取特殊舉措,應勢而為,精準施策所付出的努力。姚少峰具體介紹了5個方面內容:

一是分區分類推進開復工。在摸底梳理的基礎上,結合各地氣候條件、疫情等級,南部主要抓項目開復工,北部主要抓項目的前期手續辦理,科學有序分區、分類推進省級重點工程項目開復工。

二是建立日調度推進機制。按照山西省投資項目建設六項常態化工作機制的要求,加大對項目的調度頻次,對省級重點工程項目採取了日調度的形式,每日定時與各市對接溝通,核實新開復工項目,動態監測各市開復工情況。

三是積極調配防疫用品供給。及時歸集梳理項目單位對醫用口罩等防疫用品的需求,先後4批為近百個省重點工程項目調配供給醫用口罩12萬隻、防護目鏡1100副、防護面罩1100具、手套2萬多副、測溫槍80把。

四是專項支持項目開復工。2月21日,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對全省項目開復工建設進行全面部署,特別提出對3月5日前開復工的省級重點工程項目,認定後給予每個項目最高50萬元的支持,專項用於疫情防控物資、用品及器材設施的保障。

五是聚焦關注重大項目建設。太焦鐵路是今年春節未停工省級重點工程中最大的項目,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在特殊時期全力保障太焦鐵路建設。

遠近結合

3月30日,山西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山西省轉型項目建設2020年行動方案》,確定了10個方面46項任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重點工程上發力落實。高位推動、三級領導包聯項目任務已全面落實。3月份,山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實行省領導包聯重點工程項目制度,13位省領導包聯推進26項省級重點工程,各市、縣積極跟進。目前,山西省市縣三級領導直接包聯推動的項目超過500項,引領帶動全省上下掀起項目建設的高潮。

有了一季度的較好開局,山西省發展改革委還在謀劃著未來更高質量發展。姚少峰透露,二季度山西省發展改革系統將從三個方面發力推進重點工程工作:

一是深入做好領導包聯工作。完善領導包聯項目工作機制,加強包聯項目的跟進和調度,打造一批推進速度快、質量高的“領軍項目”。

二是著力解決存在問題。運用“五賬工作法”強化問題動態化管理。建立問題處置臺賬,實行全程清單化管理,做到接到訴求有反饋,處置過程多溝通,解決問題再清零。

三是掀起重點工程建設高潮。目前,山西省已經進入施工“黃金期”,一線工人返崗到位情況明顯提高,具備掀起建設高潮的條件。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加強指導協調,科學精準調度,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確保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儘快掀起重點工程建設高潮,奮力實現山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二季度的目標任務。(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荊文娜、崔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