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家出走、頂撞父母、夜不歸宿,該怎麼辦?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孩子離家出走、頂撞父母、夜不歸宿,該怎麼辦?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1)

人們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逃學、頂撞父母是常有的事,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夜不歸宿。

當然,並不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會這樣。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那個叛逆的孩子,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逃學、頂撞父母、甚至夜不歸宿?同樣的,如果你有一個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你會做些什麼呢?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

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我想這應該是本可以解決家庭問題的書,熱鍋上的家庭,不就是焦慮、雜亂無章的嘛。

這本書是由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博士和一位醫學博士所著,以一個家庭為例,為我們揭示了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原因。

女兒克勞迪婭與母親爭吵,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企圖自殺,家人為她擔心。布萊斯一家人以為女兒克勞迪婭是罪魁禍首,認為是她讓整個家庭充滿了壓力。

布萊斯夫婦為克勞迪婭找了好幾個心理治療師,但他們都沒有解決克勞迪婭的問題。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這個家庭求助於家庭治療師。

孩子離家出走、頂撞父母、夜不歸宿,該怎麼辦?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2)

整個家庭作為一個整體開始接受治療,治療開始時,父母覺得女兒才是需要被治療的“問題”人物,認為整個家庭的壓力都來源於女兒的叛逆。

可隨著治療的推進,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勞迪婭身上存在的問題,逐漸引出這個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問題,也給我們揭開了家庭治療的面紗,解釋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等諸多問題。

布萊斯一家人在理解與傾聽中重建了愛的信仰,重獲新生。

在一個家庭中,是何人的問題或何種問題並不重要——孩子尿床、丈夫酗酒、夫妻考慮離婚、妻子沮喪、青春期孩子離家出走,或優等生成績突然一落千丈。

“症狀”只不過是家庭巨大壓力的冰山一角。

症狀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才值得深究,不要因為家庭中某人的某些問題,而將所有的錯都歸結於這一個人。

孩子離家出走、頂撞父母、夜不歸宿,該怎麼辦?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3)

家庭是一個整體,整體與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極其密切、互為因果的關係。若這個關係是不和諧的,整體與每個成員之間則會互害,關係愈演變愈糟;如果關係是和諧的,兩者則會互惠,關係愈變愈好。

很多時候不僅父母,甚至旁觀者都會覺得叛逆、離家出走、頂撞父母是孩子的錯,沒有人去仔細觀察整個家庭的相處模式以及父母的關係。

孩子也許只是父母糟糕關係之下的“替罪羊”,父母不想面對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那麼這個家庭中總要有一個人去面對。於是,孩子通過自己的方式,讓父母“看見”。

如果父母恰好看見,並願意一同尋求解決方法,那麼這個孩子就會像書中的克勞迪婭一樣幸運,最後考上大學,不再是一個“問題少女”。

一旦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反而還怪罪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則是不幸的,有可能真的成為一個“壞孩子”。

水既可載舟,亦可覆舟,家可助人亦可害人。

在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家庭治療的偉大力量。它處理了家庭這個最親密的團隊人際間的束縛、衝突、誤解、不公平及種種渴望。

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離家庭治療很遠,但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自己的家庭治療師。

首先,“看見”很重要。要能夠看到家庭中每個成員的需求,理解並滿足需求。

其次,接收的同時也要付出。不能一味的只知道索取,而不付出,家人之間更是如此。

最後,要反思自己,妥善處理與家庭每個成員之間的關係,學會“共情”。

所有不好的事件背後都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希望我們都能夠看清本質,不陷入家庭的“三角關係”,不讓任何一個人當“替罪羊”,從此家庭和睦,大家相親相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