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是煙雨樓裡煙雨,我贊同這個觀點。

有品質的生活叫生活,沒品質的生活叫活著。而如何擁有有品質的生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僅僅是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這些,更深層次的挖掘,你會發現,這裡面還蘊含著處世的哲學和生活的態度。

忙碌是一種人生,灑脫也是一種人生,有的人生活很快樂,哪怕很清苦,有的人卻奔波於功名利祿,生活的很糟糕。如何選擇一種恰當的生活方式,將直接影響生活的品質。有的人在生活中過分注重財富,有些時候就會忽略對家庭和子女的照顧,有的人注重功名,有些時候,就喪失了為人最起碼的純真。所以想要擁有什麼,就一定會失去什麼。若是為了生活而生活,那樣的生活品質會很糟糕。

而隨著物質的不斷充盈,大多數人已經在探索去享受精神世界的富足,而找準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從生活中感受什麼,就顯得愈發的關鍵,享受富足的當下,享受灑脫的年華,尋一方古剎,看落日與孤鶩齊鳴,看秋水共長天一色,享受生活,不要為生活所累,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嗯大姐夫顧這個


大家好,我是三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的說法,我不認同。我的理解是:比生活更重要的是活著,只有活著了,才能考慮怎麼生活和更好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的方式。下面讓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我的觀點,希望可以答疑解惑。

1、什麼是生活?

生活兩字,分開就是生與活,生就是生命,活就是活著。

生命,是基礎和前提。《孝經·開宗明義》有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的損傷,愛護身體如同敬愛父母。只有我們善待生命,才能不違背於生與活這兩字的初衷。所以,比生活更重要的是善待生命,保持生機,這樣才可以考慮活和如何活,等活出自己的價值時,即使生命不在了那他的靈魂還活著。

活著,看似簡單卻非常深奧。“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這就是活著的意義,活著是讓我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如果只知道一味的貪圖享樂,沒有絲毫的愛心和責任,或者知道做一些傷天害理、損人、損家、損國的事情,那他活著沒有一點意義,其實早已經死了。有些人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影響力還活著,一直鞭策激勵著人們,那他其實一直活在人們的心裡。無論是生命的本體,還是精神,這就是生活。

2、如何生活,並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好的生活?

孔老先生在《論語·為政》中寫道:”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的三十而立,所指為四:第一是立志,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人生觀;第二是立身,就是為人做事的準則,包含了價值觀;第三是立家,就是結婚成家,並肩負起相應的責任;第四就是立業,找到適合的工作,貢獻價值。這就是一個人從孩提時期,到古稀之年的生命歷程,也是生活。

曾子在《大學》中提出“三綱八目”,三鋼為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三綱就是如何做人,八目就是如何做事。等明瞭後,其實就明白瞭如何生活,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好了,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寫到這裡。

人生是一場修行,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正經。不管我們是處在哪個行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為世界是圓的,萬事萬物都在循環變化,哪裡都是高點,又都會是低點。只要志堅、行貞,隨處都可以活出精彩,活出自己的魅力和價值!

如果你喜歡我的答案,請點個贊,加個關注,一起成長,分享人生大道,共同進步!


叄簽


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個方面,存在於生活過程中,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能脫離生活獨立存在。所以不認可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