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備忘錄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最近在投資上新學了些東西,感覺算是蠻大的一個認知變化,已照著實踐,效果待時間檢驗。

總結來說,就是一個詞:“聚焦”

關於這個之前發過一條朋友圈:

這個世界上好的東西太多了,但我只需要選擇幾個好的東西,就足夠過得很棒了——which means我不需要都囊括進我的生命體驗裡。

不斷做減法,不斷做刪除,不斷做捨棄,只留下“怦然心動”的人事物在我的生活裡——生活滿意度就蹭蹭蹭上來了。

近來越發覺得投資和生活底層道理是相通的,投資上學的對生活很有幫助,生活裡學來的似乎也可以用在投資上。最近在給房間清空,減少囤積的物品,也開始給前期各種實驗盲目亂投的基金股票開始精簡,正在路上。

投資備忘錄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基金聚焦之被動指數——

對指數基金的投資受銀行螺絲釘影響甚深(感謝引路),之前覺得只要在低估期定投就好,幾乎有的指數品種都去嘗試了一遍。目前實驗下來效果不佳,本身錢不多,太過分散導致即使抓住了好的指數基金,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也不大。

更重要的是發現,指數跟股票本質上一樣,有些指數真的是“高風險還低收益”(此處風險指波動),並不見得會比別的指數有更高的收益預期,但受週期影響很大,成分股“造血能力”很一般,投資價值真的不高。

比如環保指數基金和軍工指數基金。這兩個指數都受週期影響很大,尤其是環保指數,環保企業我感覺不是多賺錢的企業,受國家政策影響很大(很多是靠補貼為生),我總感覺“靠天吃飯”的比例很重。兩年下來,至今還是浮虧的,也看不到企業自身的內生增長,乾等著國家政策的春風吹過來。於我來說,不是個令人心安的投資,同理軍工指數基金。

在有新的理解之前,不會再投資環保和軍工指數基金了。

哦還有券商指數,小賺,但高週期影響也不怎麼讓人心安,應該也不會再買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會繼續整理手頭上的指數基金,分門別類,同類的選一隻,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都囊括了。聚焦。

——基金聚焦之主動管理——

在主動管理型基金的選擇上,我依然是謹慎保守。

一直覺得主動管理型基金存在一個悖論。判斷一位基金經理的能力,需要比較長的歷史業績參考(跨越至少一個牛熊什麼的),這時候檢驗出的優秀基金經理,有著這麼多年的業績加持,多數會“奔私”,開個私募賺carry;如果還留在公募界服務,管理的盤子一定也很大了(幾十億上下),而基金規模大又涉及到capacity的問題(好標的不多,還容量有限),業績是否能持續不好說。

我一直沒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那之前,大概依然對主動型基金不會太信任。

就目前的投資組合裡,主動型基金三隻(都只有觀察用的小几千),之前被熱吹的王牌基金經理朱少醒先生這幾年的業績不太好,也不知是我正好在他順風順水時進入(富國天惠成長),這兩年市場恰好不是他的風格,還是別的原因,我贖回了一半,留一小半繼續觀察;丘棟榮先生之前是機構客戶的寵兒,離職換新東家後我也跟隨買了他的新基金,目前盤子不大,表現也還沒啥特別的,且繼續看看吧;另一隻是興全趨勢,目前正盈利,董成非先生還在,繼續持有,當下市場不算熱,分紅再投資。

——股票聚焦——

股票投資我目前尚處於幼兒園小班水平,暫時只學會兩條教訓:

1、獨立思考,必須有自己的理由,即使是錯的;別人說得再好,自己找不到理由,不買,堅決不買。如果因此錯過了好股票,那是自己認知不到位,我就是賺不了這份錢。老老實實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去。

2、市場永遠有機會,不要急。球沒有到擊打區的時候,老老實實貓著,不要動。

張瀟雨老師說,你永遠只能賺到你認知以內的錢。這兩年,市場清清楚楚地告訴了我,我真的很無知。

下階段,學習實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希望學費不會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