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倒在抗疫勝利前夜的“白衣戰士”張靜靜 作者 賈 永

所有的鮮花,都在為你靜靜綻放

——寫給倒在抗疫勝利前夜的“白衣戰士”張靜靜

作者:賈 永

2020年4月8日0時,武漢“解封”,抗“疫”之戰迎來黎明。然而,就在兩天前的晚上,山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張靜靜,卻因突發心臟驟停再也未能醒來……這位32歲的“白衣戰士”,倒在了勝利前夜,倒在了通往春天的路上。

滿園的春色,沒有留住你,

濃濃的春意,沒有留住你,

千呼萬喚,沒有叫醒你。

你就這樣靜靜地倒下,

又靜靜地閉上眼睛,

就像,就像你的名字:

“靜—靜……”


聽到孩子稚氣的呼喊了嗎?

自從大年初一,你匆匆奔赴抗疫前線,

五歲的女兒每天都在盼著你早歸,

她說,她又學會了新的故事新的歌兒,

等著唱給媽媽聽,要給媽媽一個驚喜。

聽到父母喚你的乳名了嗎?

幾聲低低的抽泣,

幾聲輕輕的呢喃,

近在咫尺,不能相見。

年邁的雙親心如刀絞撕肝裂膽,

卻又怕,又怕驚動了你入眠。

噩耗,噩耗傳到非洲,

丈夫文濤瞬間已是淚人。

這個漫長的春季,

你,馳援湖北黃岡,

他,援助塞拉里昂,

相隔萬里,兩個戰場,

深深牽掛,彼此鼓勵,

塞滿手機的短信,

每一個句字,都是那麼溫暖,

每一聲問候,都是火熱衷腸。

丈夫飛往西非的那個夜晚,

你們相約,待他回國就去補拍

遲了六年的結婚照,

還要讓女兒坐在兩個人中間。

帥氣的他,靚麗的你,

再加上可愛懂事的寶寶,

燦爛的陽光,綠綠的草地,

一家三口該是多麼幸福多麼甜蜜。

年輕的丈夫怎麼也不會相信,

不相信你就這樣不辭而別,

不相信,沒有留下只言照片語,

你就,你就悄然而去……

也許,

也許就像八百萬黃岡父老所祈禱的那樣,

你,只是在靜靜入睡。

整整五十六天,

你和你的同伴就像高速運轉的機器,

從早到晚,夜以繼日。

你太累太累,

你需要靜靜地休息一會兒。

一覺醒來,

你還是他們心中

那副齊左短髮的幹練樣子!

還記得你參與救治的那個

八零後女孩嗎?

她說,是你把她從死亡線上拉回,

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那雙溫柔的眼睛,

都不會忘記,千里之外的山東,

有個與她年紀相仿的名叫靜靜的“天使”。

她說,你們有個約定,

待到來年春天你到黃岡,

陪你看滿山遍野的杜鵑花。

你對她說,

你更喜歡另外一個名字:

映山紅!

它會讓你想起家鄉的紅嫂,

會讓你想起,那部難忘的電影——

《閃閃的紅星》。

還記得那個向你行軍禮的退伍兵嗎?

他曾對你說,人們稱你白衣天使,

而他,更希望稱呼你“白衣戰士”,

他用軍人的目光欣賞你匆匆的腳步,

你忙碌的背景,

就像士兵,勇往直前的衝鋒!

還記得那個讓你落淚的日子嗎?

你護理的病人康復出院,

你喜極而泣,

淚水,溼了當天的日記。

你說,與年幼的孩子分離你沒哭,

未能陪父母吃上年夜飯你沒哭,

一個早晨為三十個患者抽血你沒哭。

你還說,

為臥床的病人翻身換尿布你沒哭,

臉上被口罩勒出痕被目鏡壓出瘡你沒哭,

汗水溼透了衣服你沒哭,

累到頸椎病復發你也沒哭。

可是,當被患者集體“點贊”,

當出院的人們揮手告別的那一刻,

你再也沒能忍住,

淚水,奪眶而出。

那一天,2月4號,立春的日子。

你寫下了所有人的期盼:

沒有一個冬季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你用你的日記表達所有人憧憬: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春風,吹綠了原野。

大江兩岸,恢復了平靜。

有誰會想到,

當你和你的同伴救治護理的患者全部出院,

當你結束了十四天隔離就要與家人團聚,

你卻突然心臟驟停,

倒在了通往春天的路上,

倒在了,勝利就要來臨的黎明。

一天,兩天,

相識和不相識的人們,

都在為你祈福,都在為你祝願。

互聯網上幾乎所有的網友都在等待,

等待你慢慢醒來,

等待看你摘下口罩時的青春笑容,

等待看你重新長髮飄飄穿上白大褂的模樣,

等待,等待著你續寫……《護士日記》。

你真的走了嗎?

你可知道,

武漢已經“解封”,

曙光就在前面,

你所期盼所憧憬的一切就要到來。

你可知道,這個春天,

整個大地上的鮮花,

都在,都在為你,

靜靜——綻放!

寫給倒在抗疫勝利前夜的“白衣戰士”張靜靜 作者 賈 永

賈 永,著名軍事記者、資深電視人、新媒體專家。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政論電視片《強軍》《祖國在召喚》《回望延安》《支部建在連上》以及建軍90週年和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閱兵現場解說詞總撰稿。與曹智、白瑞雪合寫的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入選全日制高中語文課本。著有長詩《南疆的劍蘭》《來世,還做你的新娘》《媽媽,媽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