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有人說,《你當象鳥飛向你的山》作者塔拉和《風雨哈佛路》作者麗茲,屬於同一類人。

我專門從圖書館借出《風雨哈佛路》這本書細細讀了一遍。塔拉和麗茲雖然都是用自己的力量讀到哈佛博士,但兩人在觀念領域千差萬別,並無相似之處。

一.兩人生活環境差別巨大

《風雨哈佛路》作者麗茲出生在美國貧民窟,從小目睹並承擔家庭的千瘡百孔。

麗茲的父母親都是毒蟲,酗酒吸毒,一家人靠社會救濟生活。而救濟金一拿到手便被父母親拿去買毒品,麗茲和姐姐常年捱餓。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症,在麗茲15歲時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麗茲不願去福利機構,也不願去福利機構安排的學校上學。

她選擇在城市流浪,直到意識到不上學是沒有前途的。她用兩年時間完成高中四年的功課,申請到紐約時報的獎學金,進入哈佛。

麗茲還把因為吸毒進入收容所的父親接到自己住處,只為了讓自己的“家庭”看起來完整。

《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塔拉的境遇截然不同。

塔拉的父親是一位摩門教徒。他認為公立學校是政府的陰謀,疾病痛苦是上帝對人類的考驗。塔拉兄妹七人沒讀過書,沒有出生證明,沒有醫療記錄。

塔拉17歲之前只接受家庭教育。所謂的家庭教育,是媽媽給他們念過幾本書,學些基本的算術。他們一家生活在山上,塔拉除了偶爾去山下奶奶和外婆家之外,幾乎與世隔絕。

沒有社交,沒有朋友,沒有同學。

《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二.塔拉和麗茲在認知領域差別巨大

麗茲的父母是被社會所不齒的一類人。

媽媽在清醒時曾告訴麗茲,千萬別像媽媽一樣度過一生。麗茲在社會的浸染中長大,她被送去學校,但她經常逃學,老師甚至常常因為她的逃學找到家裡來。雖然她叛逆地選擇流浪,不去社會福利機構,但她與社會融合,知道這個世界基本的標準。

後來她終止流浪選擇去上學,是每一個觀念正確的人都會選擇的路。雖然她吃了很多苦,但這些苦都是物質上的,相對容易克服。並且,要想從逆境中翻身,誰不得吃一番苦頭?

她身上唯一的亮點,是她很有讀書的天賦,並幸運地獲取獎學金。

《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反觀塔拉。貌似完整的家庭,對她的學業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成為她精神上的負累。

塔拉的父母給她提供衣食住行,代價是空白的頭腦,臆想中的世界末日,廢料場危險的工作,哥哥的拳頭。塔拉選擇去上學後,自己負擔生活開銷,去鎮上的超市打工,中間一度因為沒錢而中止上學。

去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讀書,父母並沒有資助她,她是通過老師推薦獲取獎學金才有機會的。

她首先要說服自己需要去上學;再衝破父母的阻礙才能離開家。而她每前進一步,父母在她身上系的繩索將她勒得更緊。

脫離家庭後的塔拉與社會格格不入,缺乏基本的常識。她認為歐洲是一個國家,不認識拿破崙是誰。她拒絕同男生搭話,遵從摩門教的規矩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塔拉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去獲取大眾所具備的普通認知水平。

這才是她面臨的最大困境。

《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三.去證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最困難

舉個通俗的例子,如果把受教育比喻成:你要認識到煤是黑的,它對你很有用,你要努力去找到黑色的煤。

麗茲從小就知道煤是黑的,周圍人都告訴她煤是黑的,給她一把雖然不鋒利但有用的小鏟子,告訴她你要找到黑色的煤。麗茲一開始是抗拒的,因為她的父母雖然告訴她煤是黑的,但父母都沒去找,麗茲也不去找。

她沉溺於逃學,在社會上閒逛,打零工,追求自由。

直到認識到,沒了煤她的生活一團亂麻。她才下定決心努力挖煤,並運氣很好地挖到一個煤礦。

《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塔拉不知道煤的存在。

父母說你只要挖土就好了。塔拉前16年埋頭挖土,漸漸地她知道有煤的存在,父母說煤是白的,沒什麼用,你繼續挖土吧。塔拉覺得挖土的生活沒有希望,她想去挖挖煤,看看到底是黑的還是白的。

父母說,你要是去挖煤,你就是對我們的背叛,會變成魔鬼,連上帝也救不了你。並且,你要去挖煤,我一分錢也不會給你。

塔拉去挖煤,同時要餵飽自己。因為她父母健全,社會福利機構不會管她。她漸漸知道煤是黑的,煤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燃料。她對煤瞭解得越多,父母越離越遠。

她去靠近父母。進門前父母說,你先糾正一下,煤是白的。

《Educated》vs《風雨哈佛路》:同為哈佛女博士,差別在哪兒?

從客觀條件來說,麗茲和塔拉似乎都是靠著自己的力量讀到哈佛博士。

麗茲與社會契合。她自小便知道什麼是對的,她只需要打敗她自己,戰勝物質上困難,便可贏得鮮花和掌聲。她的父母以她為傲,這是她和塔拉最大的區別。

人在精神領域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精神上的困頓才是塔拉和麗茲最顯著的區別。

塔拉越成功,她精神領域對父母的背叛感便越強烈。她自始至終揹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一步一步艱難前行。她越努力,精神枷鎖的束縛收的越緊,最終迫使她與家庭決裂。

塔拉獲得了學業上的成功,但在家庭情感領域卻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她面對的是劇烈的撕扯感,與原生家庭,與父母親深深固化到頭腦中的觀念,與自己以往的生活模式,和自己曾經熟知的賴以生存的一切。

無論她多麼成功,午夜夢迴,難道不會回到家鄉,看一看撫養自己長大最終卻分掉揚鑣的父母?

這也許會成為塔拉一輩子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