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被稱為“英雄之城”的武漢於2020年1月23日按下了暫停鍵,像許多電影橋段一樣,當英雄被敵人撂倒後,其必錘鍊自身直至蛻變,然後給予更強有力的還擊。

作為湖北省省會、"九省通衢" 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武漢成功戰疫迎來解封,接下來的命題就是經濟復興。當今直播風靡的中國,連央視、網紅、大咖都給當地產業直播帶貨,難道武漢這次就靠這恢復元氣?

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大翻身要靠全國帶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解封后的武漢就像被打開的潘多拉盒子一樣,徹底拉開了科技產業全面升級的序幕,一下子引入了多個大項目。

格力武漢工廠將再建立一個全新的專業化生產基地;

中國聯通智慧教育合資企業(擬命名雲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武漢;

小米武漢總部二期項目繼續推進,計劃佈局小米 AI 與雲平臺、移動物聯網等業務;

華大智造全球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

大唐、蔚來智慧交通與車聯網項目,武漢探索實施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運營項目;

龍芯華中研發及運營中心項目。

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這還沒完,武漢在下一盤大棋!

4月7日武漢解封前夕,騰訊率先宣佈在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與武漢深度合作,全方位助力武漢數字產業發展,還將繼續聯合武漢本地央企烽火通信,通過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武漢市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營。不僅如此,騰訊還將成為騰訊雲小微人工智能實驗室,而騰訊網絡安全學院也將落地武漢。

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武漢這次可算是先集了個“小王”,為數字政府的打造奠定了基石,而且這次投入是組織化、長期性的,這對武漢數字經濟的發展是重大利好,也非常有利於武漢市和湖北省恢復經濟發展的元氣。

招來了騰訊,阿里巴巴還會缺席嗎?

武漢的下一個佈局就是資金和銷售網絡,這兩個領域的巨頭阿里巴巴當之無愧。阿里巴巴在武漢市 36 萬街邊小店、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都將得到一個月的免息貸款,利息由網商銀行全額承擔。除此之外,還率先在湖北落地助農興農措施,其中,湖北農貨“安心購”標準可以解決消費者對湖北農貨“不敢買”的顧慮。

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解決了數字政府、資金、銷售,京東的物流開始“表演”了。

京東的著力點主要是湖北省的智慧物流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產業扶持和扶貧助農則充分利用了京東在電商的優勢,與阿里巴巴有不謀而合之處,並宣稱未來三年在湖北的總投入將超過60億元。

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集齊了互聯網產業的“王炸”,相信其後會有更多科技企業湧入武漢,那麼武漢下一步棋子又是怎麼走呢?

要實現真正大翻身,武漢除了騰訊的智慧城打造支持、阿里巴巴的資金銷售支持和京東物流的支持,還要走關鍵一步那就是,科技創新生態的打造

武漢可謂是作出了表率作用,它的“復興計劃”關鍵詞包含,“雲招商”、“新基建”、“數字化”、“創新”。

這些都是武漢乃至全國城市正在需要去構築和加緊的,一旦慢人一步則需要花費十幾年或許更長的時間才能追趕,這也說明為什麼武漢要走這條“捷徑”,要引進大量超前的項目和互聯網創新巨頭,因為要“翻身”一定要蛻變得更加強大。

武漢強勢重啟優勢何在,其他城市能否效仿?

1、高校人才和技術儲備

企業對武漢的青睞,還是源於武漢在交通、科教、人才、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也認為,武漢無論工商業基礎、技術人才和高等院校數量,在全國大城市中都是前列,武漢的高新技術產業非常好,人才濟濟,高效科研力量也很強。實際上,武漢的高校資源極為豐富,80 餘所高校、全國領先的大學生數量,為武漢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2、數字經濟、創新產業佈局

2019 年 10 月發佈的《中國主要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武漢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僅次於杭州、上海、北京、深圳、廣州。

武漢積極抓住全球數字化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產業聚集區和創新策源地,比如說 “武漢光谷”;而小米、科大訊飛等多家互聯網、人工智能、軟件應用領域知名企業的第二總部落戶武漢。

武漢這次大翻身靠全國帶貨?值得深思

你以為的靠全國帶貨支援,而人家早已開展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佈局,這一切都源於武漢把人才科技、產業佈局、政策引領、資源配置這幾個方面做到了有機結合,從而形成區位優勢、科教優勢、人才優勢,這些都是區域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構成要素,相信武漢還會引用更多的創新工具加速科技生態構建。

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的加入是成功蛻變的第一步,未來的武漢更讓全世界拭目以待。

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其他區域在加緊復工復產時,為何不學武漢來一次“翻身”呢?

文:利梓維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