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當下的社會,有個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不管家裡有沒有錢,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不管多麼昂貴,父母都會盡力滿足。富裕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平民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再苦不能若孩子",不管家境如何,都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可這樣養育出來的,往往是價值觀畸形的孩子。

20歲的湖南妹子小麗,終日在琢磨怎麼快速賺錢,最終,她找到了一條"捷徑":網購!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網購不是買東西嗎,怎麼能賺錢呢?"秘密"就在這裡:小麗註冊了一個新的淘寶賬號後,就開始瘋狂下單,燈具30個,童鞋50雙,墨鏡和雨傘各幾十把……一個月時間內,下單633筆,緊接著又發起624筆僅退款申請(僅退款不退貨),不僅留下了商品,還成功退款3萬多元。相當於一分錢不花,白得了這些東西,當真是一本萬利啊!

好景不長,小麗的作法引起了淘寶網的注意,被認定為"職業吃貨",即專門鑽電商平臺的空子,惡意退款的職業索賠人。

隨後,杭州互聯網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認定小麗的行為為惡意退款,不符合常人的購物習慣,損害了平臺的運營秩序,要求她賠償淘寶網經濟損失1元及合理支出(律師費)1萬元。

這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想不勞而獲走捷徑,結果落得個聲名狼藉,還要負法律責任。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金錢觀"是我們價值觀、人生觀的具體表現,擁有正確金錢觀的人,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用度;而金錢至上主義者,會是唯利是圖,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會像小麗一樣,走上犯罪的道路。

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說道,金錢這東西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金錢觀,讓他們明白金錢要靠正當手段所得,適度分配,合理消費。有什麼樣的金錢觀,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金錢觀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一、 正確理解金錢的概念

有一次在廣場上玩,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拉著媽媽的手,非要去買玩具飛機,旁邊的人就逗他,買飛機要有錢,你有嗎?小男孩說,媽媽有啊。旁邊的人又問道,媽媽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小男孩飛快地回答,手機上。

孩子們見慣了大人拿手機購物,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錢是從手機上來的。他們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自行理解著金錢的含義,但由於認知所限,他們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錯誤的,這就需要大人的介入,告訴他們,錢是爸爸媽媽付出了腦力或體力勞動以後,所獲得的報酬,是爸爸媽媽勞動的成果。它自身是沒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就體現在等價交換上,比如我們用它換取零食、玩具,用它看病、旅行等。它作為一種交換的中介,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資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二、 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曾經看到一條新聞,11歲的深圳女孩洋洋在半年時間內,陸續給網絡主播打賞了將近200萬元,並且,這樣的事件不是個例,在網上隨便搜一下,就能看到大把的熊孩子打賞主播的案例。當真是熊孩子隨手一點,全家回到解放前。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也是不行的。在掙錢時,要通過正當途徑,花錢時,同樣要合理消費,不做金錢的奴隸,不斤斤計較於每一分錢,但也不能盲目揮霍,肆意消費。

用正當手段,付出自己的勞動,是我們獲得金錢的前提;珍惜勞動所得,讓每一筆錢都花得有價值、有意義,這才是最終目的。

三、 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前兩天,1則"9歲男孩花10萬炒股虧7萬"的視頻上了熱搜:襄陽一位媽媽拿出10萬元,讓正上三年級的9歲兒子炒股,結果1年虧了7萬多元。媽媽表示只是想讓孩子多瞭解一些財經知識,培養課本以外的興趣點,今年行情不好,虧了這麼多錢,心疼卻不後悔。孩子卻說自己看不懂,是隨便買的。

媽媽想讓孩子學理財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對於9歲的孩子來說,100以內的加減乘除都夠難的了,又怎麼能看懂那麼複雜的股票指數。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做法卻未必是恰當的。

一下子給孩子10萬元,遠遠超過了孩子心理所能承受的範圍,孩子反而認為錢不是自己的,玩玩而已,虧就虧了,無所謂的。財經知識沒學到,反而給孩子樹立了金錢無關緊要的意識,以後更是可以視如糞土、隨意揮霍。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給他們一些零用錢,一起商量如何管理這些零用錢,哪些可以存起來,哪些用於日常消費。並幫他們建立一個用錢計劃,每天記錄存的錢和花的錢,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存錢的好習慣,還能讓孩子思考自己花出去的每一筆錢是否合理,從而養成理情消費的習慣。

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理財知識,認識一些理財項目,例如股票、期貨、收藏品等,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一些適當的投資。同時要樹立孩子的風險意識,理性對待,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選擇合適的項目,"量入為出",腳踏實地,切不可沉迷於金錢,妄想一夜暴富,不可自拔。

9歲男孩10萬元炒股虧7萬:熊孩子的背後,是家長錯誤的金錢觀教育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經濟狀況不一樣,教育方式也就各不相同,但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艾德華·羅伯特·布爾沃說:"管理金錢,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自己。"孩子從小在金錢方面得到科學的引導,就能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金錢,不為金錢所奴役,控制自己的慾望,成為金錢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