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因為山就在那兒,就能引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出發之前看了兩遍紀錄片《卡瓦格博》日照金山,紀錄片講述了1991年與1997年中日聯合登山隊兩次攀登梅里雪山精心動魄的過程。一種神秘、不可褻瀆的神聖感。懷著一種敬畏之心,向著梅里雪山出發了。

昆明到香格里拉的航班飛得不高,將到香格里拉機場的時候可以從右側窗戶看到特別明顯的雪山群,其中有一排尖峰從雪山群拔起,藉著晨光閃耀搶眼,作為一個瘋狂的攻略控,在累困餓之中眼前一亮,我認得出這就是滇北線的主角看點——神山梅里!

下飛機之後,兜兜轉轉坐上去德欽飛來寺的班車小巴。附近座位都是純樸的藏民大兄弟,他們一路上談笑風生,過了奔子欄之後還唱起了歌,要是車上空間大點說不定能燒起火堆跳起鍋莊。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金沙江月亮灣峽谷,攝於奔子欄


在白馬雪山和白茫雪山的盤山路中車子搖搖晃晃,悟空昏昏沉沉,突然有個後面的藏民兄弟拍了我一下,掰給我一塊至今難忘的食物——糌粑。“扎西德勒,請你吃。”這句話和藏民兄弟的笑容讓我拒絕不了,但是他泛著酥油光澤黝黑黝黑的手讓我不感到餓了。

車子在盤山路上重複著跌宕起伏的海拔變換,悟空移步換景般欣賞著藏寨、峽谷、雪山和高原林海,感覺對梅里的期望值在隨著海拔升高而升高。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白馬雪山,攝於往德欽途中


車子從香格里拉開出五個半小時之後,抵達目的地——德欽飛來寺。天氣是超級無敵的好,梅里十三峰同現。

下車先拋開餓困累,在路邊欣賞了五分鐘梅里,腦海裡全是中日登山隊兩次登頂失敗,《地平線》中理想國的大雪山原型,蓮花生大師初入藏地降服卡瓦格博,太子和女神的愛情傳說,閉上眼呼了一口長長的氣,吐一下旅途的疲勞艱苦,更多的是釋放一下不枉此行的舒心。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正午梅里十三峰同現,攝於飛來寺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梅里主峰,卡瓦格博,攝於飛來寺


參拜完附近的飛來寺,好不容易等到梅里日落,潔白的雪山身後射出金黃色的夕陽光,對悟空這種初見神山的人震撼力之巨大,讓我一下明白了藏族人的虔誠。

神山每天早晚,如佛親臨般,俯視著周邊的芸芸眾生,對於藏民們來說,這種信念的慰藉,也許是腳下貧瘠的土地和艱苦的生活所給予不了的。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梅里群峰夕照,攝於飛來寺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神女峰,緬茨姆夕照,攝於飛來寺


睡過一夜,恢復到元氣滿滿的狀態,便跟路上認識的驢友們一塊起床看晨照金山,太陽把光投到卡瓦格博峰的時候,我卻不如昨天傍晚看夕照的時候激動,心態相當平靜地享受著眼前的一切,此時此刻,對我來說,更多的是圓滿吧。再見了,神山梅里,願不負佑!

梅里神山,讓人明白什麼叫敬畏

日照金山,攝於飛來寺


後記

去完梅里之後三年,悟空陸陸續續去了青海藏區,甘南藏區,川北藏區,川西藏區和西藏。梅里的震撼以及一路上遇見的藏民,藏寨,寺廟,壁畫和神像,讓悟空對這片高原,這群人們以及蘊含中其中的歷史與文化產生了強大的好奇心,每次看到其他雪山總會想起梅里的驚豔,這幾年來悟空總是不遺餘力地向身邊的人推薦梅里。


原本雲南一行是準備去心心念念至今未去的稻城亞丁,因為各種主觀客觀原因被迫改變計劃,就算定了往雲南出發,對路程和高原的畏懼也多次有過不去梅里的念頭。最終的成行與圓滿,悟空能理解為冥冥中與神山有著些許緣分吧。這一趟並沒有預留轉山去雨崩時間,儘管在飛來寺的驢友夥伴都去小轉山了。不去天堂,就到雨崩,也算是為自己與梅里的下次會面多留一點念想吧!

最後送上一點小Tips:

1.白馬雪山隧道已通車,香格里拉到德欽的路程從五六個小時縮短到三個小時左右。

2.飛來寺海拔3400米,氣溫低,風力大,注意高反和感冒。

3.夏季梅里主峰雲多露面少,冬季露面機會很大,而且可以欣賞到更低雪線的梅里群峰。

4.買票進去飛來寺觀景臺的性價比極低。

5.天氣好時,飛來寺晚上的星空非常壯觀。

6.目前梅里雪山受到冰川消融和垃圾汙染的嚴重影響,希望大家愛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