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基礎知識3」區塊鏈的前世今生之“青銅時代”

雖然許多是近幾年在比特幣的火爆下才瞭解到區塊鏈的概念,但實際上區塊鏈的早在上世界70年代就已萌芽,起步時間不比互聯網晚。

「區塊鏈基礎知識3」區塊鏈的前世今生之“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1976-2008)

區塊鏈的基礎技術離不開密碼學,而從上世界70年代開始各路英豪百花齊發。

雖說密碼學由來以久,但真正開始向區塊鏈和虛擬貨幣方向發展或為其奠定基礎還是要從上世界70年代來開始。

1976年《密碼學的新方向》學的發表代表著密碼學開始朝著全新的方向發展,也為區塊鏈的誕生提供了基礎。

貨幣非主權化理念的提出

《貨幣的非國家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經濟學專著。他在書中顛覆了正統的貨幣制度觀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務市場上自由競爭最有 效率,那為什麼不能在貨幣領域引入自由競爭?哈耶克提出了一個革命性建議: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這將密碼同貨幣結合在一起,並提出虛擬貨幣核心的貨幣非主權、非國家和去中心化。也是後來區塊鏈虛擬貨幣的核心價值。

分佈式算法的蓬勃發展

在此之後一系列密碼學的的創新陸續出現,1977年RSA算法誕生,80年代SHA-1、MD5算法誕生。

通過一系統的演變,1982年,Lamport提出拜佔廷將軍問題,標誌著分佈式計算的可靠性理論和實踐進入到了實質性階段。

早期數字貨幣層了不窮

1990年大衛.喬姆創立的DigiCash公司創造的的Ecash,甚至同荷蘭政府、瑞士信貸、日本往友銀行等跨國銀行簽訂了協議,但最終由於其對個人支付的不支持導致無法運營而破產。

1997年亞當.貝克發明了HashCash,其中用到了工作量證明原理也是後來比特幣的重要核心機制之一。

次年1998年戴維發明了B-money,B-money設計的點對點交易模式要求每個交易節點都保有交易記錄,但問題在於每個節點是單獨記賬,無法確保其真實性,為止他設計了複雜的獎懲機制,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後來中本.聰同戴維有許多交流,也從其中借鑑了很多概念。

這一時代眾多密碼學專家百花齊放,以密碼學為基礎、以去中心化的理念進行了諸多虛擬貨幣的嘗試,其中絕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並不影響時代的趨勢。至到2008年,經過之前數十年的累積與嘗試,中本.聰發現了幾乎解決了所有難題的比特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