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醫共體”開啟健康新時代

建設“醫共體”開啟健康新時代

全省衛生健康大會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要在全省推進醫共體建設,國家和我省確定的試點縣(市)取得實質性成效……這一利好信息引起了眾多讀者關注。4月15日,大家紛紛結合我市實際或親身經歷,熱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期待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美好明天。

打造縣域醫共體 大病小病放心就醫

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著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這對百姓來說是一大福音。市衛健委體制改革科科長楊洋說,醫共體內,資源整合、信息直通、上下聯動,無論大病小病,群眾不出遠門放心就醫。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新一輪基層醫改的重要舉措。楊洋介紹,去年下半年,我市西峽縣、臥龍區先後啟動國家層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分別組建了縣、區醫療健康服務集團,逐步實現在堅持醫共體成員單位的法人資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行政、人員、財務、業務、藥械、績效、信息等統一管理、集約使用。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臥龍區已承擔門診診療11600餘人次、住院2166人次,開展手術509臺次,同期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人次增長85.36%,整體業務提升12%。

2020年我省將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我市將按照要求在試點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積極推進,確保任務按時完成,努力提高基層群眾的衛生健康獲得感,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得好病”。

穩定人才隊伍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縣域醫共體建設是載體,提高基層就診率是目標,歸根結底,目的還是為基層群眾服務。”談及醫共體建設,新野縣衛健委辦公室主任胡豐旺告訴記者,他以為,落實醫共體的最基本途徑還是要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吸引力。

“我省日前出臺文件《關於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讓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受到很大的鼓舞。”胡豐旺說,基層醫務人員待遇有了保障,人才隊伍就能穩定。隨著政策落地,基層醫療機構將有財力、有條件完善醫療設施設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從而推動分級診療以及上下聯動,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重心下沉,吸引更多的患者在鄉鎮(社區)就近就醫。

在家門口看病 群眾方便又省錢

“現在住院看病真的太方便了,沒想到鎮衛生院的醫生能請到市裡專家來做手術,要不孩子帶著傷還得往市裡大醫院送呢。”4月15日,家住臥龍區青華鎮的農民王雪芬激動地向記者講起孩子摔傷後治療的經歷。

半月前,王雪芬九歲的兒子孟飛不慎從樓梯摔倒,致其右腳骨折,無法行走。在青華鎮衛生院檢查後,診斷為右腳脛腓骨遠端骨折,需要儘快進行手術。作為臥龍區醫共體成員單位之一,鎮衛生院的醫生立即聯繫了市一院骨科醫生,在徵求患者家屬同意後,市一院醫生在青華鎮順利完成了這起骨科手術。

“家門口看病方便多了,錢也花得少,醫共體的實施對我們來說真是件大好事!”王雪芬說,在鎮上手術不僅報銷比例比市區高,還節約了家屬的食宿費用,手術費用也少了。

全媒體記者於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