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前言


特殊時期,《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三部喜劇片陸續登陸網絡,為觀眾帶來歡笑,驅散陰霾。其中,《大贏家》以較高口碑在評分上穩穩壓過了另外兩部電影,成為一部令人津津樂道的喜劇電影。


《大贏家》之所以受到觀眾推崇,不僅勝在緊扣喜劇創作的一般規律,更勝在內容上的諷刺性與批判性,使影片主題得以昇華,達到鞭笞現實的高度。《大贏家》的內涵裡,除了講要嚴謹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個人與集體的對抗,個人與社會慣性的對抗。嚴謹代表的是老實、嚴謹,恪守本分的個體,但社會現實、群體狀態卻是麻痺失職、得過且過,這兩者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正是通過這種對抗,揭示了群體中存在的那種慵懶作風,同時,嚴謹也刷新了“存在感”,贏得了老實人的尊嚴。


和《大贏家》相比,《囧媽》、《肥龍過江》這兩部電影或多或少違背了喜劇創作的規律。《囧媽》以探索中國式親情關係為主題,立意雖高,但挖掘太淺,猶如隔靴搔癢,令人惋惜;《肥龍過江》則純粹是以低幼淺薄的笑點取悅觀眾,商業性大於觀賞性。通過三部電影的對比,或能使我們對優秀喜劇的創作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喜劇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行當:難演、難拍、難拿獎。後輩小生中,喜劇人才難尋,才得讓我一把年紀還得出來演戲。可是我還是隻喜歡喜劇,喜歡拍也喜歡演。

——黃百鳴


喜劇因為能最大程度地帶給觀眾歡笑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劇作類型。然而,喜劇表面看似輕鬆,卻是最為難拍,它的難處是:在確保劇情邏輯“合理”的前提下,既要恰到好處地抓住觀眾的“笑點”,同時,又能有效擊中人性或社會的“痛點”,達到令人笑中含“淚”的效果,否則,就不算是一出高水準的喜劇。

正因高水準喜劇的促成需要如此繁多而嚴苛的條件,以至於對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的表演都有著遠超其他電影類型的要求。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拿今年年初三部在網絡上上映的喜劇為例進行詳細分析,它們分別是:《囧媽》、《肥龍過江》以及《大贏家》。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

雖然,這三部電影都是喜劇,但觀眾的反響卻迥然不同,前兩部電影因為導演、演員咖位較大,未播先火,沒想到卻高開低走,豆瓣評分均未達到及格線,反而是於淼導演、大鵬主演的《大贏家》起初最不被看好,後期持續走高,獲得了6.8的偏高評分,其原因便是《大贏家》抓到了喜劇的精髓。

喜劇也要以邏輯合理為前提

喜劇雖然好玩,但劇情也須講究邏輯的合理性——這幾乎是一切影視劇的前提。如果喜劇劇情邏輯不合理,為了搞笑而搞笑,那也絕對不會讓觀眾由衷笑出來。

今年的開年大片《囧媽》便因劇情粗糙,邏輯不合理而慘遭詬病。首先,值得讚揚的是電影題材選得好,旨在探索中國家庭成員之間微妙的、相愛相殺的感情問題,這是一個影視作品不常碰觸的領域。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囧媽》劇照


但遺憾的是:作為商業化意味比較濃的電影,《囧媽》的劇本僅用五天寫完,使故事邏輯極不合理,沖淡了電影的主題。比如,主人公與俄羅斯美女之間曖昧的感情戲以及被熊追的橋段一看便是編劇強加的笑點,但因這部分情節與主題無關且脫離現實生活,反而弄巧成拙,令人跳戲,大大降低了電影的品質。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囧媽》劇照


再拿《肥龍過江》為例,一個“肥”字成為十足的噱頭,觀眾都想看看主演甄子丹因失戀暴飲暴食變肥之後會發生什麼搞笑的事情。可令人失望的是,電影中甄子丹除了利用道具將外形變得肥胖以外,“肥”並沒有給他的身手帶來任何負面影響,也未達到預期的喜劇效果,照常輕鬆靈活地飛簷走壁打壞蛋,這就屬於明顯的劇情邏輯不合理。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肥龍過江》劇照


相比之下,《大贏家》劇情邏輯是相對合理的,為了諷刺社會普遍存在的“搞形式”、“走過場”的不良作風,弘揚嚴謹認真的辦事態度,編劇在劇情邏輯性上可謂下了極大的功夫。

電影別出心裁地講述了一名不受領導待見、認真嚴謹到有些刻板的銀行職員在一次演習中假扮劫匪搶銀行,通過精心規劃大敗警方贏得尊重的故事。劇情在編劇的精心佈局下可信度較高,細節部分令人拍案叫絕。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大贏家》劇照


其一,將一部大尺度電影合理化。

影片旨在通過講述小人物智鬥警方的故事來展現辦事態度嚴謹的重要性,故事選材可以說尺度非常大,甚至已經碰觸紅線。為了規避這一點,編劇別出心裁地將故事設定為一次“演習”,不可謂不巧妙;

其二,主人公人設嚴謹合理,令人挑不出毛病。

按照常理,一名素人想智鬥警方是不大可能的事。為使這一環節合理,編劇特意為主人公設定了其他一重身份“退伍老兵”,這就為其具備出色的“戰略部署能力”以及“使用槍械的技能”提供了邏輯合理性。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大贏家》劇照


與此同時,因為演習的內容是銀行劫案,編劇又將主人公設定為銀行的工作人員,熟悉銀行內的環境和工作流程,這再次增加了其在銀行劫案內與警察相持的合理性。

其三,悉心打造完美的結局,體現正向價值。

儘管主人公逆襲的故事很爽,但警方作為正派代表敗得如此狼狽無疑有損威嚴且不具備正面意義,所以,編劇在最後又巧妙設計了老警察智擒主人公的橋段,使警方保全顏面,令影片收穫了近乎完美的結局。

綜上,《大贏家》之所以勝出的第一點便在於用精準而寫實的細節極好地營造了故事邏輯的合理性。

高級的喜劇從生活取材以情節推動及認知差製造笑點


“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魯迅


笑點的製造是喜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衡量一部喜劇笑點高級與否,主要看能否讓觀眾由衷笑出來。

很多喜劇以屎尿屁劇情及演員賣醜來逗笑觀眾,這固然也是一種風格,但笑果卻是膚淺而短暫的,並不能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肥龍過江》便是如此。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肥龍過江》劇照


《肥龍過江》是典型的王晶風格,即利用“實力派明星賣醜+屎尿屁劇情”模式來逗樂觀眾,這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讓觀眾發笑,但這種笑卻是一種尬笑,因為劇情是脫離現實生活的,給觀眾的觸動不是很大,以至於看過電影后沒對任何橋段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相反,《囧媽》與《大贏家》就要好得多。兩部電影從生活中取材,通過情節推動及認知差製造笑點。

《囧媽》不乏一些精彩的笑點,比如,主人公在打電話,母親閒在一旁不停地給他喂東西,先是一個又一個小番茄,最後,猛地塞給他一個雞蛋,讓主人公猝不及防。觀眾看到這兒都忍俊不禁,因為這種生活場景相當常見,就發生在我們身上,只不過我們沒有留意到這是一個“笑點”,經由編劇的安排後我們才猛地發現這件事竟這般好笑,這種笑是由心而發的,記憶也更深。

遺憾的是《囧媽》中“爬火車”、“被狗熊追”等大部分笑點的製造過於脫離生活,使整部喜劇沒能達到預期的成績。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囧媽》


《大贏家》則保持了質量更高的搞笑水準,影片的靈感來源於現實生活中人們為圖方便而“搞形式”、“走過場”、“無視程序與規則而冀圖僥倖過關”的普遍性。

以“警方演習”為例,旁觀者(包括銀行同事,節目主持人,甚至於部分警察)都覺得這就是一個過場,只要配合警方演完,彰顯警方的威嚴即可。所以,他們在整場演習過程中都表現出高度不配合,又是打撲克,又是吃火鍋,甚至屢次勸主人公別那麼較真,快點結束演習,大家好早早放假,該幹嘛幹嘛——這其實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正常”反應,只不過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並沒意識到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大贏家》劇照


編劇恰恰利用了這種認知差,通過主人公的極度配合與人群的毫不在意的怪現象相對比,形成搞笑效果,讓觀眾具有極強的代入感且發自內心的笑了出來。

採用高級的笑點是《大贏家》勝過其他兩部喜劇的高明之處。

喜劇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含淚,諷刺人性及社會亂象,帶給觀眾思考


“喜劇的本質就是諷刺的,就是批判的,喜劇真的不是單純的搞笑。”

——沈騰


所有高級的喜劇都是有著極深的諷刺、批判意味,能帶給人警醒與啟發,這也是藝術作品的價值所在。所以,喜劇越能戳痛人們的痛處反而效果越好。

三部電影中《肥龍過江》是最缺乏這種諷刺、批判意味的,甚至於整個故事從頭到尾,不知所云,編劇貌似想展現主人公變胖後仍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但主人公的一系列轉變卻並沒有淋漓地展現出來。

編劇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結尾強插了一句故作高深的話來昇華主題:“原來世界上除了直線,還有曲線、圓圈、方形等不同形狀,就像生活中不應用一個方法解決問題,因為只要學懂包容和尊重,其實,胖或瘦,又有什麼分別呢?就像水一樣,你是什麼形狀,水就變成什麼形狀……”但相信絕大多數觀眾看不出這話同整個故事線有半點瓜葛。也正因此,《肥龍過江》的評分是最低的,因為整部電影欠缺內涵,詞不達意。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肥龍過江》劇照


《囧媽》做得稍好一點,影片通過妻子與男主的對話,分析了中國式親情矛盾的根源。妻子憤怒地向丈夫控訴:“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之後,男主又將原話照搬,責備母親想把他變成幻想中的兒子。這像極了我們同親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我們何嘗不希望把對方改造成自己幻想中的樣子,而錯以為這就是愛,卻往往忽略了對方獨立的個性與需求?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囧媽》劇照


不過,《囧媽》主題雖好,卻沒把問題細緻入微地剝開來給大家看。母親與兒子之間對手戲過少,故事太懸浮,使電影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大贏家》的可貴之處則恰恰在於將問題掰開來、揉碎了給大家看,整個故事緊貼現實,層層遞進,諷刺而深刻,我們甚至覺得主人公就是我們自己,他的經歷也是我們的經歷。

舉個直觀的例子。

影片一開始,滑頭領導勸主人公趕緊把手裡的款放出去,這樣大家就能完成業績獲得獎金,但主人公卻以對方信息不全為由拒絕,惹得滑頭領導極為不滿。他以故作聰明的態度責備主人公太頑固,並告訴其先放款再補全信息也是一樣。

這種事件在現實生活中極為常見,絕大多數人老老實實、認認真真辦事,反而被嘲諷不夠圓滑,成為他人的笑柄。也正因此,不知多少次在遵守原則和含糊了事之間搖擺,經受靈魂的拷問。

三部喜劇片登錄網絡,《大贏家》贏在哪裡?

《大贏家》劇照


所以,《大贏家》得以勝出的第三點便是主題深刻,批判性強,以犀利的筆觸將一個大家都懂卻並不在意的問題拋出,使觀眾得以反思。

除了好的劇情之外,大鵬日益精進的演技也為影片增色不少。這兩年他漸漸擺脫了臉譜化的小人物,賦予角色更鮮明的性格,比如,去年上映的《受益人》,將渣男的猥瑣表達得十分細膩,而這次又把一位認真嚴謹的小職員演得入木三分,演技愈發精湛。

當然,《大贏家》的缺點也是有的,比如:節奏不夠緊湊,解釋說明臺詞過多,而非通過視聽畫面和故事情節來推進故事。這樣就顯得有點絮絮叨叨卻力度不足。比如開場戲,為了表現主角的認真、嚴謹,僅靠大鵬一個撿瓶子的動作,然後就通過旁白形式,自己說自己認真嚴謹,但電影畫面卻和認真毫無關係。這個點其實是立住人物的很重要的一個點,但力度不到位,就使這個人物的可信度少了很多。

綜上所述,《大贏家》抓住了喜劇的精髓,在好評度上超過《囧媽》、《肥龍過江》也便是在情理之中了,而它更大的意義則在於給日後的國產喜劇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數年來,國產喜劇創作一直流於形式,以低俗的屎尿屁劇情取悅觀眾,但隨著觀眾觀影品位的提高,舊的喜劇套路已明顯式微,王晶喜劇票房連年遇冷便是一個明鑑。

好在,這兩年,國產喜劇已經漸漸恢復了它的諷刺性,變得越來越像喜劇,希望日後會出現更多《大贏家》這樣的優秀喜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