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果洛,你好!

今天

来自

果洛

随 笔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

第三检察部 高苏山

20余天

公务车程2500多公里

初识

果洛

VOL.1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母亲河黄河、长江之水,都来自于“三江源”果洛。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平均海拔4200米,年均气温零下4度,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全州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21万,藏族人口占92%。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最滞后、单一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之一。

果洛,这个我曾经陌生的名字,如今却如此亲切。

初尝

苦涩

VOL.2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初到果洛,严重的高原反应着实给了我一记下马威,几天几夜不间断的头痛失眠、耳鸣胸闷、心律不齐,折磨着我的身体,也考验着我的意志。有次半夜头疼的受不了,抓起手机想要求助,但想想又放下了:我再忍忍!这点困难尚且克服不了,如何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如何让两地的领导和同事们放心?后面又如何开展工作?

所幸,后来逐渐克服了高原反应,工作也顺利开展。亲身经历,让我对高原工作的艰苦有了切身体会,未尝不是件好事。

出发前,我想:这次是代表上海检察援建果洛,一定要展现出上海检察干警的良好风貌。去了,我就是果洛检察的一个兵。该干啥干啥!让干啥干啥!只要身体扛得住,少休息,多干活!争分夺秒、扎扎实实做好援建工作。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想:我不能只做个普通的“兵”。我还应该是一支笔,记下我的所见所闻,记下果洛的所急所需,带回上海。我还应该是一扇窗,一扇能让果洛同志快速、充分了解上海的视界之窗。我还应该是一座桥,一座联结上海和果洛人民深情厚谊的友谊之桥。

后来,在与果洛检察干警的交往中才了解到,他们都常年饱受高原病的折磨,长期头疼失眠,记忆力衰退、牙齿脱落,心脏、呼吸系统疾病高发,退休后后遗症也很多。听闻当地常有年轻同志罹患高原病去世,我便问及是否宣传,得到答复却是:“这些事,哪家单位没有?如果都要宣传,就宣传不过来了,在高原上工作,就要有这样的理想准备。”言语质朴轻淡,却震撼人心。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今年的一次记者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青海省人均寿命72岁,而果洛州人均寿命只有55岁。坚守在雪域高原,是怎样的一种身心考验?是怎样的一种奉献精神?!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果洛干警通常将家人安顿在海拔较低的其他省市,常年分居,一年也难见几面,亲情缺失、子女教育缺位,其中苦涩,何以言说?

高寒缺氧考验身体,长期分居考验心理,疾病缠身考验意志。果洛检察干警秉承“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艰苦奋斗,无怨无悔!他们平凡、伟大,极具奉献精神,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基层法治战士!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肩负

重担

VOL.3

援建期间,我分别至果洛州院及下属6个县院业务讲课7次,参与各县院疑难案例研讨,就涉恶案件取证、定性,诉讼监督、认罪认罚等提出意见。提审1次,至公安机关研讨案件1次、调取证据1次,协助立案监督1起妨害公务案。走访公益诉讼现场1处。

走进学校7所,参与校园法治宣传5次,授课1次,代表院团委和青浦爱心助学会,对接助学事宜2次,慰问老干部3人。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这个月,我了解到果洛检察干警人人都是多面手,由于州情特殊,当地干警不仅要做好检察本职工作,在地区维稳、扶贫攻坚、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等诸多中心工作上,更是要时刻服从党委统一指挥,一项不落。工作繁杂程度不言而喻。

这个月,我的微信好友新增40余人,果洛干警很真诚,也很直爽,加微信不为寒暄,只为更方便地研讨案件。在走路、吃饭、坐车等各种场合,以书面、微信、电话等各种方式,与我们研讨案件。看到果洛检察干警对基层刑事案件的认真与执着,我深受触动!这个月,我患了较为严重的咽炎,但能为藏区基层检察事业尽一份力,我是无悔的!

这个月,我所在的第三检察部的微信工作群,俨然就是果洛检察的疑难复杂案件研讨群。在此,要感谢三部的全体同志和一部、二部的热心同志,感谢你们的理解和耐心,不厌其烦地回答我转问的各种问题,即使是在深夜。这个月,你们不仅是我的智囊团,更是果洛检察的智囊团!我个人的业务能力和经验毕竟有限,但咱们青浦检察干警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我在2013年结束北京东城区检察院实习进行总结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自古国泰于政勤,而民安于律精。律令者,发于朝堂,达于乡野。法律的灵魂在于公正,而法律的生命则在于实践。实践是法律永恒的故乡,也是法律唯一的归宿。”

如今,坚守在4200米雪域高原上的果洛检察干警,正实践着国家最基层、最偏远地区的法治,确保公平正义、不差毫厘。“先天下之忧而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处高原、切实履职、一丝不苟,这就是担当!正因如此,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指日可待!

援建随笔|亲爱的果洛,你好!

读完高苏山同志写的援建随笔,不得不感叹高原工作之辛苦,更不禁对那些日复一日坚守在高原上的法治工作者心生敬畏。那份初心,令人动容。

感谢高苏山同志记录下了这一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了解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高原上,有一群基层法治工作者,不畏艰辛,为法治事业奉献自己宝贵的一生。

题外话

高苏山同志援建期间恰逢中秋,撰写了一篇《中秋夜思》抒发思乡之情。篇尾写到,“凡此种种,吾何必固执于‘小家’之乡愁,如此又于‘大家’何益?!”能发出如此之感叹,高苏山同志果然是胸怀家国的好男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