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做到這3點很重要,父母要學會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做到這3點很重要,父母要學會

艾伯特·哈伯得曾說:自律就是在該做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自律,這個詞語這幾年被越來越重視起來。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嘮叨:

"我家孩子做作業時候總是注意力不集中,轉轉筆,摳摳桌子的,不催促寫,永遠不急不慢的"。

"孩子每次看電視都很入迷,說話說多少遍聽不見,每次電視一開就剎不住了,沒有一點時間概念。"

"你只要不兇他,他能捧著遊戲玩一整天,起床,吃飯、上學,睡覺總之大事小事都要家長盯著。"

……

孩子的

大人看到喜歡的零食和甜飲都忍不住要吃,刷起快手來一個小時接一個小時的。其實每個人都有缺乏自制力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呢?既然我們知道自己的短處在哪,那更應該與孩子共同自律,共同進步了!

一、 首先,孩子缺乏自律有哪些表現呢?

1. 做事情半途而廢。

缺乏自律的孩子沒有辦法約束自己,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廢。比如,去學習跳舞,一開始很有興趣,到了後面,隨著所學的舞蹈動作越來越多,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如果孩子沒有自律性,每次一到練習的時候就想找各種機會偷懶,那麼,這樣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把一件事情完成漂亮的。

2. 想要的東西立馬得到

自律性差的孩子通常也沒有什麼自制力可言的。比如父母要求一天只能打半個小時遊戲,但是孩子沒玩過癮,還想繼續玩。路過玩具店看到喜歡的玩具馬上就要得到,即便是家裡玩具成堆。

3. 丟三落四,沒有責任心

缺乏自律的孩子通常都沒什麼責任心。天天上學人去了腦子沒帶,天天不是筆不見了就是作業本不見了。有些甚至上學連書包和書本都能忘記帶。

4. 做事情沒有目標感和條理性

缺乏自律的孩子做事情沒有目標感,他們即使制定了目標也很難完成,因為他們很難約束自己朝目標邁進,思想容易開小差。同時,他們做事也沒有條理性,就算一開始制定了計劃,也很難按照計劃執行。

孩子的

二、缺乏自律對孩子未來的影響

1. 無法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掌握有效的技能

自律性差的孩子,會因為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導致沒有辦法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類孩子愛睡懶覺,不愛運動,甚至是面對很多誘惑無法控制自己。同時面對很多需要不斷練習的技能,比如舞蹈,樂器,繪畫等等他們也無緣分去學習,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的去練習和養成每日必做的習慣。

2. 做事情拖延,管不住自己

自律性差的孩子,做事情不僅拖延,而且做事情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當我們要求他們完成一件任務時,想幹就幹,不想幹就找各種藉口。專注力不夠,害怕困難,害怕失敗。就算家長勉強他去 結果也是能拖延就拖延。執行力會很差。

3. 自律性差的孩子容易錯失機會

自律性差的孩子,很容易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為拖延而失信他人,也會因為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規律和堅持的不斷進步而落後於他人,會導致他們失去很多本來應該屬於他們的機會。

由此可見,缺乏自律對孩子未來的影響非常嚴重,家長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迫在眉睫,趁著孩子還小幫助他養成自律的習慣,在以後的生活中這種習慣會讓他受益終身的。

孩子的

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呢?

1. 增進家庭關係

家長其實都沒有意識到,與孩子一起制定日程表的話,到底會有哪些幫助,如果能夠在日程表當中放入一些家庭聚會的時間,又或者平時還在按照日程表,去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

既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當中,什麼最重要,也可以讓孩子進一步的和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好,可以增進家庭之間和睦。整個家庭的凝聚力也會因為一同制定日程表,變得越來越緊密。

2. 放手孩子,由他自主管理時間

在小區裡遇見一個小女孩,和小夥伴玩了大概有半個小時左右就說:"我要回家練琴了,我們明天再一起玩兒。"

看的我們幾個大人羨慕不已,這麼自覺的小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啊。

問了孩子媽媽才知道,原來,孩子每天的行程是她自己制定的。媽媽把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由她自己來制定是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是玩耍時間,做到了有獎勵,沒做到自然也會有懲罰。剛一開始,還要媽媽的督促,但是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可以獨立按照規劃做了。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利。這種權利的下放,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

孩子的

3. 幫孩子看見自律的回報

我們做任何事情,只用看到了回報才會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和動力。孩子也是一樣的,家長要想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就要幫助孩子看見自己自律的回報,這樣他們才會更加有信心堅持下去。

對於長期的回報,孩子也許不能明白,也不能等待。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種一種植物,告訴孩子每天給盆栽澆水,植物就能快快長大,對於這些肉眼可見的回報,孩子還是很樂於接受的。在這些小事中去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你會發現你成功的幾率是很高的。

自律是人成長的重要一步,自律的人通常具備控制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你所要給孩子提供的就是能夠培養孩子自律性的環境,而不是強制的給他制定紀律,讓他執行。

自律其實需要毅力和堅持,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養成自律性,孩子將會在未來的生活中一直受益。所以,父母再辛苦也要儘早地培養孩子自律性。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孩子的

伊伊小時候看了很多繪本,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孩子的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孩子的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並且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孩子的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