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患10年內發生心肌梗死的概率高達20%、發生心臟病概率是一般人的2 到4 倍、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也是一般人的2到4 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38倍,同時更比一般人增加3倍的腦中風概率,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徵是患者的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糖尿病是因為胰島中的β細胞,所分泌的胰島素激素先天性不足,或相對性不足;或是肥胖,使糖質(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慢性疾病。

胰島素是調節大多數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激素,所以胰島素缺乏和細胞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在所有類型的糖尿病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胰島素功能示意圖

人體內胰島素的生理功能

1.胰臟的β細胞產生「胰島素」,透過血管來到了肝臟

2.肝臟吸收了胰島素後,會將葡萄糖和成為肝糖。

3.當胰島素不再產生或是失去效用時,肝糖的製造就會減少。

4.葡萄糖在周邊組織的利用隨著肝糖製造減少也隨之減少,結果造成從各種來源進入循環的葡萄糖的分解趨緩,而形成高血壓糖。

5.過多的血糖無法完全由腎小管再吸收,於是尿液中的糖分上升,稱為糖尿

簡單來說「胰島素」經過肝臟再至全身,讓需要胰島素的「肌肉細胞、脂肪細胞…等」使用,因有胰島素這種激素,人體的熱量源( 燃料) 葡萄糖才能進入上述的細胞內,胰島素從形成、分泌到讓需要的末稍細胞使用,而整個運作的某一環節若發生問題,就會形成所謂的「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胰島素來自胰腺,發揮生理學作用

「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有哪些類型?

---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會產生抗體,使得胰島素分泌功能嚴重缺乏及衰竭,必須終生以胰島素治療來控制病情。

成因:與遺傳、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或環境因素有關。

好發對象:幼童、青少年時期。

---2型糖尿病:患者身體出現胰島素抗拒,使得「肝臟、肌肉和脂肪…等」組織細胞,無法對胰島素產生適當反應。

成因:與遺傳、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

好發對象:以中、老年人為主,惟近年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約有90%的患者為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間,由於女性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加上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血糖異常,而需配合醫師控制血糖,此類型糖尿病可能於產後消失。

成因:於妊娠期間發生,或首次被發現的糖尿病。 (懷孕前已有糖尿病,則不能歸類為妊娠糖尿病)

好發對象或期間:肥胖或年齡稍大的婦女。

---其他類型糖尿病: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較明確或繼發性的糖尿病,這些糖尿病相對來說比較少見。

成因:因「染色體或基因異變、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等」影響胰島素分泌,所造成的糖尿病。

好發對象:極少數人為此類型。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

通常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大多是「遺傳、生活習慣不佳、年紀較大」的人們居多,只要符合下列條件者,誘發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增加。

1.有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者。

2.糖尿病前期者(空腹8小時血糖值介於6.1-7.0mmol/L者)

3.年齡≧45 歲。

4.體重過重 ( BMI≥24.0kg/m2 )。 ( 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5.運動不足者。

6.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

7.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

8.曾生產體重大於 4公斤新生兒的女性。

不過就算屬於高危險群,只要保持健康飲食、經常運動,並定期做健康檢查追蹤血糖變化,都有可能降低發病的機率。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危險人群

「糖尿病」有哪些病症?

當人們體內血液循環中的血糖偏高時,身體機能就會發生「三多一少」的症狀,也就是「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的現象,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血糖升高帶來的症狀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果可被用來反映飲食控制、運動療法以及藥物治療的效果,並可作為治療方案調整的依據。血糖的控制標準值如表所示。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血糖目標值

「糖尿病」生活與飲食控制

生活習慣調節:

1.體適能鍛鍊:透過運動來鍛鍊身體,並促進新陳代謝,活化身體機能。

2.充足的睡眠:儘可能避免熬夜,並且有足夠的睡眠及休息品質。

3.體重控制: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減重,避免因肥胖導致「胰島素阻抗」

日常飲食控制:

1.少吃紅肉:儘量減少吃「充滿油脂」的紅肉。

2.攝取蔬食纖維:透過蔬食攝取大量的穀類纖維,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血脂濃度。

3.定時定量:每餐飲食按照時間、份量進食,不可任意增減。

4.少油飲食:少吃油炸、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動物性脂肪較高的食物。

5.烹調方式:建議採用「清蒸、水煮、涼拌、涮、燒、燉、滷…等」方式來烹煮食物。

6.少鹽低膽固醇:避免食用太鹹、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

7.油品選擇:儘量選用「植物性油脂」的調理用油。

8.外食控制:減少赴宴、外食的頻率,必要時注意選擇食物的種類及分量。

9.避免高糖:攝食「米飯、水果」時要特別注意,尤其是「甜食」要特別小心攝取過量。

【關注健康,關注楠醫生】

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如何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