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將領辛棄疾

不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他曾經寫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樣的詩,何等豪邁;論柔情,他也寫下過“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千迴百轉的詩句,柔情似水。俠骨柔情的真男兒正是辛棄疾這般英雄人物,下面我們來聊一聊辛棄疾的傳奇。

愛國將領辛棄疾

辛棄疾少年俠氣,立志恢復中原

辛棄疾出生於濟南府,今山東歷城。此時的濟南已經是金國的領土了,辛棄疾從小到大看到的就是金人想殺送人就殺,可謂是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國已不國,家已不家。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辛棄疾慢慢的就長大了。

在辛棄疾小的時候,辛棄疾的祖父就經常帶著辛棄疾登上高山,遙望南方,還經常指著北方的山河告訴辛棄疾,“孩子,這些都是我大宋的山河,你記住了嗎?一定要記住,這些都是我大宋的山河,總在一天我們會拿回來的。”小小的辛棄疾就把這些所有的話都記在了心裡,多虧了這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我的爺爺。辛棄疾從小就立志要報效國家,日日鑽研兵法,勤練武術,苦讀文書。辛棄疾,他從始至終的就相信自己是那個總有一天能幫大宋收復河山的人,他相信他自己就是那個天命所歸的人,當然,天命也回應了他。少時的辛棄疾就已經在自己的鑽研苦讀之下,已經練就了一身文武雙全的本事,並且他才年僅14歲的那年,他就打著進京趕考的幌子開始到燕山偵察金國的地形,17歲,他又來到燕山,這次他著手開始畫地圖,為日後總有一天會發生的大戰做準備,當然,我們都知道,很可惜,這場大戰永遠的都沒有到來。

21歲的辛棄疾已經是一位少年豪傑了,他不但擅長結交好友,並且武功高強,詩詞歌賦也是信手拈來。他這個時候覺得時機已到,於是呼朋喚友拉來了2000多個兄弟,舉起了起義的大旗,投奔了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一支義軍-耿京。那個時候的辛棄疾,他沒有正統的軍籍,也沒有朝廷的支持,甚至連穩定的糧草來源都沒有,那又怎麼樣呢?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辛棄疾就是在這樣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從敵人手中截取物資,發展壯大義軍。

雖然辛棄疾不是帶頭大哥,但是憑藉一身好武藝也在起義軍當中,算是一號人物。在這個隊伍當中,有一個和尚叫義瑞,是一個奸詐的牆頭草,他嫌自己在營裡面又沒有權,又沒有地位。於是就偷走了軍隊的大印,想獻給金人換榮華富貴,本來義端這個算盤打的是挺好的,但是他唯獨是算漏了一招,這個軍印是辛棄疾保管,正當他快馬加鞭前往金營趕路時,臉上的得意都還沒有散去,只聽背後一陣馬蹄聲響起,回頭一看嚇了一跳,原來是辛棄疾,只見辛棄疾面露殺氣,騎著快馬,猶如輕功附體,片刻之間,逼近義端,兩三下功夫,便將賊人擒下馬來。看著辛棄疾手上那把閃著寒光的長劍,義端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對辛棄疾說好哥哥,求你看在往昔的兄弟情上,你別殺我行不行呀?辛棄疾看著他這幅嘴臉,心裡鄙視的不得了,從他身上搜出了大印之後回答他道,那怎麼行呢?直接手起刀落就了結了叛徒的性命。第二年,也就是辛棄疾22歲的時候,他南下聯絡宋朝的時候,隊伍中出了個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投降了金人,並且以此封了官職。這個消息傳到了剛剛完成任務,正在返程途中的辛棄疾耳朵裡,氣的那是辛棄疾一聲大吼快馬加鞭趕回山東。那當真是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一個殺了大哥的叛徒,竟然在金軍的帳裡享福,今天必須把他殺了,以慰耿京在天之靈。

俗話說得好,山東多響馬好漢,於是辛棄疾就問身邊的兄弟們有誰願意與我同去,手下兄弟們卻是一個個都不說話,辛棄疾最後終於湊足了50人的小隊。

此時,張國安正在自己的大帳裡吃香的喝辣的,還看著小姐跳舞呢,安逸的享受著叛變義軍帶來的榮華富貴。在五萬金軍的大帳裡,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但他萬萬想不到辛棄疾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辛棄疾帶著整整50個兄弟,每隔幾里就留下兩三個兄弟,讓他們再次接應。到了張國安所在的軍營,辛棄疾身邊只剩下兩三人,辛棄疾不慌不忙的告訴大家說,兄弟們好好修養,後半夜再說。據說後半夜三四點是人最放鬆的時候,所以方便夜襲。辛棄疾他雖然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覺得後半夜好做事。於是後半夜一到,辛棄疾很有禮貌地走到門口和守夜的士兵表達了他要找張安國。

守夜的士兵說,哎呀,大半夜哪兒叫人呢?辛棄疾說你告訴他辛棄疾來了,他自然就會出來了。張安國此時睡得正舒服,迷迷糊糊的張安國聽到這個消息說辛棄疾來了,一瞬間嚇得冷汗直冒,瞌睡瞬間就醒了,忙問手下辛棄疾帶了多少人,守夜的說就帶了兩三個人。張安國這下放心了,於是出門去見辛棄疾。辛棄疾見到張安國假裝跟他說,哎呀,大哥,我也想投奔你,你看你現在生活過得多好,隨後趁張安國一個不防備,一隻手抓住張國安一拎一提,轉手就是一劍刺進張安國大腿。畢竟要給他放血放血,不然怕他反抗。守門們懵了,兩個剛才還在聊家常的人,突然就大打出手,一個甚至被直接抓上了馬。守衛準備去攔辛棄疾,辛棄疾立即回身又是一劍,直接把守門的撂倒在地,轉身和守夜的金軍說,想領死的就上來,一切發生的太快,又被辛棄疾一嚇,周圍的士兵一時之間忘記了阻攔。辛棄疾縱馬疾馳,帶上接應的兄弟揚長而去。此刻,正是後半夜,金軍都在睡覺,沒有軍令,著實起來了,他們也不敢追趕。就這樣,辛棄疾只帶了50個人在五萬人的大營中抓住了坑害大哥的叛徒。書上記載,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就這樣以自己的膽略成為時代的傳奇人物,大振宋朝聲威,國人精神為之一振,天子也予以嘉獎。

辛棄疾走上仕途,滿以為有天子的嘉獎,自己能夠實現報負,仕途也會順利。但他的仕途可以說是非常的坎坷。辛棄疾剛一上任便滿懷熱情地想為祖國收復失地,於是他熱情洋溢地寫了一篇又一篇關於北伐的建議以遞給皇帝,但是都石沉大海。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當時的這些王公貴族,朝廷官員全部都沉迷於享樂當中,得過且過,誰也不願意去打這場戰爭。在他們眼中,辛棄疾是歸正人。歸正人是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並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不得不防!

愛國將領辛棄疾


思來想去,將辛棄疾派到地方去當父母官比較穩妥,維持社會治安整頓民風就可以了。你們這樣一個少年英雄,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蓋世豪傑,讓他去當父母官,哪個有志向的豪傑受得了這樣的羞辱?但是,辛棄疾就能受得了,讓他去治理城鎮,他照樣有勇有謀,完成得非常出色。可能是當朝的這些官員要為難他,又再次把他調到了戰火塗炭的滁州去當縣令。滁州本來就是個窮地方,但是辛棄疾只用半年時間就盤活了當地的經濟,讓整個滁州開始蒸蒸日上。一看為難不了他,又把他調到了江西剿匪。已經換了好幾波人都搞不定江西的匪徒了,但辛棄疾三個月就把這個事情給做完了,之後又被調到了湖南,他創立了飛虎軍。史書上記載,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在長江邊境最勇猛的一支軍隊來了都得退避三舍,更不要說是什麼土匪了,很好地保護著當地的居民。為什麼朝廷非要刁難他呢?哪兒不行就把他補到哪兒,哪兒困難就把他補到哪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在在朝廷當中分成兩派,一派是主和派,一派是主戰派。主和派佔整個朝廷官員的大部分,連丞相都是主和派。主戰派只有那麼寥寥幾個人,而辛棄疾正好是堅定的主戰派,那能不把他調出去嗎?要是讓它溜到中央,他萬一哪天把皇帝說動了心真北伐怎麼辦?動了我們的蛋糕怎麼辦?必須把他調到更偏遠的地方去做更困難的工作,而且如果辛棄疾只要一件事做的不對,那就可以直接上奏皇上說,這個人根本沒有才能,把他流放民間,這個事兒就算是了了。辛棄疾創建飛虎軍這個事情,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很早以前就開始著手準備各種事項,而且這個事情花費很大,朝野上下是議論紛紛。很多人都來阻撓他,但是辛棄疾這個人很堅持己見,是有理想的青年人。你說任你說,我就做我自己的,有本事你就來把我弄死,當時巡撫的官員來到湖南,他讓辛棄疾解散飛虎軍。辛棄疾甚至直接把金牌給藏了起來,假裝不知道這支軍隊的存在。在辛棄疾的不斷堅持下,這個事情才算是落到了地上。飛虎軍終於成立了,很多朝中大臣就來問辛棄疾你這支部隊設立在這個地方,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辛棄疾就很坦然的回答,這個是為了以後北伐做準備。這句話一出,得罪了不少權貴,北伐,一天就想著北伐是吧,現在北伐之心還不死。好得很,有你的好果子吃,當然辛棄疾不知道他們要害自己,於是在這個時候辛棄疾抓緊時間招兵買馬,他從各地原有的地方部隊中選拔,從各路舊有將領當中物色人才,辛棄疾還廣發招賢令鼓,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來他這裡面試。一時之間,天下豪傑雲集於長沙,大家都慕名來到辛棄疾這裡,願為他效犬馬之勞。幾十天的功夫,長沙城內便建立起了營帳,豎起了飛虎軍的旗幟,新建成的飛虎軍,共有步兵200,0騎兵500都是壯健勇武之士,辛棄疾還派人到廣西產馬的地方用五萬塊錢買到了500匹戰馬,並且邀請廣西的巡撫司每年代買30匹戰馬,以做補充之用,然後飛虎軍就開始了嚴格的訓練,操演場豎起在了兵營中。辛棄疾親自坐鎮,督同操習,嚴申軍紀,擾民者一律當斬,並且還鼓勵將士們忠君愛國,報國雪恥。

就在飛虎軍逐漸地成為一支精銳部隊的時候,一紙調令到了辛棄疾的手上,又把它調走。場面話是這麼說的,我們覺得你是個人才,哪個地方有麻煩,就把辛棄疾給調過去,我們解決不了,只有你才可以。說白了也就是這些官員對於辛棄疾的打壓,絕對不能讓他在這裡訓練飛虎軍。因為他們不想北伐開了一個口子,萬一有人後面也像這麼搞的話,真去北伐嗎?所以沒辦法辛棄疾這一次又被調走了。

拋下了他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飛虎軍,又去做地方官,辛棄疾這個時候真的是太難了,他的心裡感覺在滴血,自己一步一步經營起來的這支部隊為了北伐而經營起來的部隊,自己的北伐大計就這樣被這些主和派的官員活活的給掐死在了搖籃當中,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呀,優秀的人做啥都優秀。據統計,他頻繁調任了將近40次,每一次官職最短几個月,最長也不過兩年,概括辛棄疾的一生大概就是不是在調任,就是在被調任的路上。時間一點點的流逝,辛棄疾也在逐漸的變老,即便是自己不斷地在調任作者和行軍打仗,完全沒有關係的工作,辛棄疾也從來沒有停止表達自己願意為國上陣殺敵,收復失土的強烈願望。

但是沒人理他,他上承皇上的書信,甚至都到不到皇上的手上。他真是氣得沒辦法,他氣這個諾大的大宋竟然沒有一個血性男兒,國土淪喪,竟然整天吃喝玩樂,他真是恨皇帝的身邊全是一群奸臣,竟然蠱惑皇帝繼續求和。如果求和有用,還能在悲憤交加之下,他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恨鐵不成鋼的詩嗎?

他在水龍吟當中寫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真的好想帶兵出征,看著遠方的金人,真是心裡越看越氣憤。辛棄疾把所有的欄杆都拍了一遍,但是你把欄杆拍了一遍又有什麼用呢?沒有人懂他辛棄疾,總是想起年少時抗擊金人的激情歲月。當真摸著自己一頭的白髮,真是感慨萬千呀,可憐白髮生。但是不得不說呀,辛棄疾他這種諷刺朝廷苟安一方的詩寫得太多了,辛棄疾自然就成了更多人的眼中釘。

1184年41歲的辛棄疾被彈劾罷官。這一罷就直接罷了他整整十年,雖然後來又任命了他幾回,但是都逃不過被彈劾罷官的命運。在官場沉浮這麼些年,辛棄疾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作風,自己的思想是絕對不能被那些人接受的,也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於是就建了一個房子給自己取名叫稼軒居士,過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有一所一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他不是在那個地方隱居嗎?閒的無聊,那怎麼辦呢?寫詩反正閒的無聊,隨便寫兩首。但是人吶,不逼自己一把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呢?寫著玩兒,越寫越感覺,我這詩怎麼寫的那麼好呢,原來我還是個大文豪呢?

於是,辛棄疾除了開始寫熱血豪放,憂國憂民的詩以外,也開始嘗試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和讀書感受的詩啥題材他都寫,反正沒事幹,我就寫詩,你們能想得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種婉約到了像是小女生寫的詩,竟然是出自猛男辛棄疾的手筆,但是就算是歸隱田園,他也始終放不下對家國的牽掛,好想打仗,好想幫大宋收復失地,但是沒有機會。想到什麼程度,想到自己做夢都是夢到自己帶病在外面遇敵的樣子,可惜一覺醒來,發現多年已經過去了,而自己已經是白髮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詩也是出自這個時候,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不要太多的士卒軍隊,哪怕給我一萬都可以,我想要收復山河,我想要為大宋北伐,我想讓自己這沸騰了整整20年的一腔熱血灑在我大宋的山河之上。但是沒有人給他這個機會,從皇上到各種大臣,大家都想苟安一方好好享樂,能過一天是一天,而像辛棄疾這樣的想要北伐,想要收復山河的將領反而是被人排擠。

辛棄疾閒在家裡的確無聊,只能過上了詩人的生活。寫的只有兩種,一種是描述自己的,另一種便是沙場之間的事。他好像愛上了這種感覺,好像如果在紙上寫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自己就好像真的回到了當年抗擊金軍的那個時候一樣。一番熱血,只能揮灑於紙上,可憐可惜,如果這個要是真的那就好了。

好像是上天聽到了他的傾訴一般,在他47歲的那一年,宋高宗完顏構駕崩了。北伐看似有望的時候,他拉上了自己的好友朱熹陳亮開始討論光復大計。

年紀大了又怎麼樣,現在叫我上戰場,我一樣能上陣殺敵我辛棄疾,願為大宋干城。這就是辛棄疾,無論現實多麼不堪,他依舊對自己的理想堅定如一,願為國家馬革裹屍。

可惜這一次還是沒能如願,本來北伐要討論的事情就很多,多到兵甲士卒,輜重糧草,而且辛棄疾已經將近半百,他還能等多久,他等不了多久,辛棄疾知道王公貴族吃喝玩樂完全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生怕打起來動了他們的蛋糕,讓他們節衣縮食,把這個事情一拖再拖,但是辛棄疾他還是想北伐,等了20年我都等過來了,我還在乎這段時間。可惜才幾年,陳亮去世了,有幾年朱熹也去世了。為數不多和自己一樣抱著北伐理想的老友一個個離開了,可以想象他有多麼絕望,少了幾個老朽的念念叨叨,北伐更加成了一番空談。

我們不知道這個時候的辛棄疾在幹什麼?但是我知道在這一年喜歡寫詩的辛棄疾,他沒有寫詩,他一個字也沒有寫。他真的絕望了,報國無門,虛度年華,那是何等的絕望。朱熹去世以後,由於朱熹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並且此時正值韓侂冑當權。韓侂冑曾經和朱熹就兩個人的理論之間發生了很嚴重的矛盾。所以,曾經朱熹門下的許多門人弟子都不敢前往弔唁朱熹,然而這個時候,辛棄疾對此卻毫不畏懼。

一個心都死了的人,他還怕什麼呢,他一個人拎著一壺酒,慢慢地走去了,朱熹的墓前他甚至沒有騎馬,就一個人慢慢悠悠地走到了朱熹的墓前,倒酒喝完抱著朱熹的墳墓痛哭,為朱熹哭泣,我們不知道他的哭到底有幾分是為了紀念朱熹而哭,又有幾分是因為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而哭。一個堂堂的少年英雄,年少成名的英雄豪傑竟然在一個死人的墓前哭得像一個孩子,這個事也在後面成了很多人用來嘲諷辛棄疾是個懦弱之輩的笑話。

辛棄疾一時之間成了滿朝上下的笑柄,一個堂堂七尺男兒竟然哭成這個樣子,簡直就是丟人,辛棄疾沒有管他們的議論。

又在家裡呆了幾年終於機會來了,公元前1203年,63歲的辛棄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讓他帶兵北伐。機會終於來了,他等了一輩子的北伐調令來了。聽到消息的辛棄疾,那真是怒目圓猙,容光煥發,把自己已經早就從年輕時候準備到現在的這個鎧甲和寶劍拿出來,終於可以圓夢了。因為金國不行了,金國上面是蒙古,此時的蒙古大舉南下進攻金國,金國被逼的沒辦法,也只能向南遷移來攻擊更加弱小的宋朝,以求捏掉軟柿子來補充國力。在之前,其實宋國已經求過和了,但是金人不幹,他們咄咄逼人,宋朝沒有辦法,名將凋零,也就辛棄疾可以一用了。

北伐這條道路之上,雖然我們不管機會是怎麼來,但有了機會一定要抓住。辛棄疾開始瘋狂的準備北伐,他先是幾次上奏於皇帝,說明了他的北伐路線和北伐的大概方針,並且這個時候他還將自己小時候所見到的金軍,並且金軍的習慣都編撰成冊傳閱各軍,這個時候還派了探子去金國摸底。此時的辛棄疾發現一件事,金國在蒙古的進攻下,其實已經是個外強中乾的空殼子了,只要南宋好好準備就可以一舉山河。太好了,簡直是太好了,畢生的夢想就要實現於眼前了,他開始籌措糧草,準備訓練,士兵整治軍備,然後一舉北伐。

但這個時候,他卻發現了一件致命的事情,他的命令一點用都沒有,根本調不動一兵一卒。他想要籌措糧草,人家告訴他,糧草已經有人去籌措了,不勞您老爺子費心。他想訓練士兵竟然發現他調不動一兵一卒,沒有人過來。辛棄疾是萬萬沒能想到這一次的任命,他自己竟然是個擺設。朝廷只是想用他的名聲來嚇唬敵人,所以他的建議全部都被否決了。辛棄疾真是太難了。他在北伐開始之前上書說南宋幾十年都沒有為北伐做過準備。如今貿然出兵是找死,應該先花個幾年擴充軍備,但是沒有人聽他的。對於辛棄疾這樣一個為了北伐謀劃了大半輩子的,他的建議沒有人聽,執意非要出兵,結果出去就送了人頭落了個慘敗。

1207年金軍勢如破竹,兵臨城下之際,皇帝是終於急了,想到了辛棄疾,馬上召他回朝出兵,但是已經67歲的辛棄疾早已經積鬱成疾,病重在床。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聽到了朝廷要讓他去北伐這個事情,他甚至掙扎的想要從病床上起來。但是他的身體已經頂不住,他只能用自己最後的一口氣,用自己的最後的力氣在床上喊道“殺賊,殺賊”。他已經完全舉不起來的手全力的伸向了自己常年掛在床邊的鎧甲和寶劍,但是此時的他已經握不住這一切了。1207年10月3號,在最後的悲憤和痛苦當中,這個幾乎一生都在醉裡挑燈看劍的男人丟下他的寶劍和鎧甲,帶著遺憾和悲憤走了。

基辛格在《論中國》裡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岳飛是這樣的人,辛棄疾也是這樣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才有了我們今天民族的延續,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年少成名,文武雙全,戰無不勝,曾以50人於五萬人軍中抓走敵方將領,他一輩子都想著投身沙場,但是最後一事無成,只能夠將夢寫入文人書。世人知道他詩詞遺世無雙,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個武將夢,他就是以霍去病為偶像,夢想了卻君王天下事的愛國將領辛棄疾。

愛國將領辛棄疾

辛棄疾愛國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