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何曾“明修棧道” 陳倉何須“暗度”?


漢元年(前206年)二月,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完畢,四月,項羽指揮各諸侯離開咸陽去各自的封國。漢王劉邦撤往漢中。不過,八月,劉邦在渴望東歸的將士簇擁下就打回來了(漢書記載是五月,時間有點早,畢竟四月才開拔,五月估計剛剛抵達漢中)。


《史記·高祖本紀》是這樣記載的:(漢元年即公元前206年)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zhì,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


這裡,“故道”是縣名,屬武都郡。漢軍出“故道”,擊雍王章邯於陳倉、好畤、廢丘,佔領三秦之一的雍地。


《漢書·高帝本紀》是這樣記載的:…漢王大說,遂聽信策…(漢元年即公元前206年)五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戰好畤,又大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


《史記》、《漢書》中都沒記載什麼“明修”“暗度”什麼的。“明修”“暗度”第一次出現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時期有個雜劇作家叫尚仲賢,寫了個四出摺子戲《漢高皇濯足氣英布》,第一折劉邦出場時有個長長的道白:


孤家姓劉名邦宇季,沛人也。自秦始皇死後,諸侯共起亡秦。其時孤家與項羽並事楚懷王。懷王封孤家為沛公,項羽為魯公,各引人馬三萬,同諸侯入關。懷王約道,先入關者王之,卻是孤家先破關中,本等該王其地,爭奈項羽自恃重瞳,有舉鼎拔山之勇,佯尊懷王為義帝自號西楚霸王,改封五國之後,皆王惡地,將孤家徙為漢王,建都南鄭。未幾項王使英布陰殺義帝於郴,五國諸侯,一時同叛。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定三秦,劫取五國,以彭越之眾,襲破彭城,自謂項王不日滅矣。誰想項王先發一枝軍馬,使大將龍且,當住彭越;親自邀擊孤家於靈壁之東,被他殺得人亡馬倒,睢水為之不流。幸得大風走石飛砂,對面不能相睹,孤家遂得逃脫。即今重收敗卒,屯駐滎陽,軍聲復振。只是五國諸侯見孤家敗後,又去歸順項王,怎生是好?且待群臣到來,將這破楚之策,仔細計議者。


這個戲詞裡說“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定三秦,劫取五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在這之後出現的三十六計,把這句話取為三十六計之一。確實這句話大大豐富了漢軍“出故道”的故事內涵,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古戰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