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童年最好吃的零食,很便宜,但很好吃

它是具有濃郁年代感的一種零食。小時候吃過的,偶爾提起,想必也會十分懷念吧。

它是我童年最好吃的零食,很便宜,但很好吃

叮叮叮……叮叮叮……小時候,每逢聽到這個聲音,村裡的小夥伴們就熱鬧起來了。即使是睡著了,迷迷糊糊爬起來,也要湊個熱鬧。說不準,賣糖的叔叔會送個幾塊糖嚐嚐。那時,賣糖的叔叔基本上都是固定在每天的某一個時間段,到我們村裡。所以我們村裡的小夥伴,都約好,誰發現叔叔來了,就要把其他的夥伴也叫上。所以,每天下午盼著叔叔來,便成了我們童年最大的樂趣。在這過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童趣,還收穫了足以影響一生人生的道理。我們學會了分享,學會了互助,懂得了珍惜。

它是我童年最好吃的零食,很便宜,但很好吃

兒時的零食品類屈指可數。不像現在種類繁多,小朋友們想吃什麼,就能買到什麼。我們的年代,有時候想吃糖,都要盼天晴。天晴了,還看看口袋裡有幾毛錢。沒錢的,就得去找牙膏殼換糖。大人們總是說,糖吃多了是要掉牙齒的哦。每次我心裡都嘀咕:這麼好吃的糖,牙掉光了也值得。


我爺爺是教書的,曾經也學過怎麼做敲敲糖。自己家裡也做過,但是後來覺得太麻煩了,也費時間,就很少做了。爺爺說我們小時候吃的糖,全名叫麥芽敲敲糖。它由小麥和糯米制成的,既香甜又可口。

翻看爺爺的筆記本,製作敲敲糖有幾個關鍵步驟:

1,先要將小麥浸泡,讓它慢慢發芽,長到約三四釐米長。然後將芽剪下來切碎。

2,把適量的糯米洗乾淨,倒入鍋裡燜熟,同時和切碎的麥芽攪拌均勻。蓋好蓋子,讓它自然發酵3~4小時,直到有汁液流出。

3,汁液過濾出來後,再用大火熬成糊狀。放冷了就成了糖塊。可以敲下來,直接吃。也可以將它加熱,軟化後,再用兩根木棒攪著吃。

它是我童年最好吃的零食,很便宜,但很好吃

我總是盼著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自己天天做敲敲糖吃了。可是如今長大了,由於生活和工作的種種壓力,已經靜不下心來,親自做一次敲敲糖。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我們不能在最合適的年齡,遇到最合適的人和事。每個人的人生多多少少都有些遺憾之事。但我覺得有遺憾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因為這種遺憾會變成我們永恆的記憶。

它是我童年最好吃的零食,很便宜,但很好吃

現在在農村裡,已經沒有人做敲敲糖了,以它作為生計,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取代之的,是更集中的,批量化生產的,更新換代的敲敲糖(實際上已經不能稱為敲敲糖,只是有著相似的味道而已)。

或許,它會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逐漸消失。或許會有有心人,將它傳承下來,併發揚光大。不管用哪種方式來呈現,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它已經成了不可磨滅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