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01.

“當你感覺無事可做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做什麼事來娛樂身心?”

當我拿這個問題來詢問學生的時候,只有少部分學生給出的答案是運動或去圖書館等。大部分學生會直截了當地告訴我:“當然是玩手機啦。”例如,用手機玩遊戲、用手機看電影或追劇,用手機刷抖音、瀏覽微信朋友圈等。

每天上下班的地鐵上,只要稍微運用一下觀察法,你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在玩手機。這個時候,如果你拿出一本紙質書來看,就會顯得無比清新脫俗。

那麼,問題就來了:玩手機究竟是不是一種很好的休閒方式?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玩手機是我打發閒暇時間的一種主要娛樂方式。我的一個直觀感覺是,一旦養成沒事玩手機的習慣之後,心就會變得浮躁起來,自己也很難像過去那樣能沉下心來閱讀一本好書了。

通常的情況是,剛剛拿起一本書翻了幾頁,腦海裡就開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念頭,很快就會忍不住掏出手機來安撫一下焦躁的心。更加諷刺的是,有時候,當我掏出手機準備查詢讀書過程中所產生的某個疑問的時候,自己很容易就被手機上的某一條消息所吸引,然後在情不自禁地玩了一會兒手機之後,發現竟然忘了剛才要查詢的問題是什麼了。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02.

相信我的上述體驗並不是特例。經常容易沉迷於玩手機的人,很容易變得心浮氣躁、丟掉深度思考的習慣。而且,這背後還有腦科學的依據。

腦科學相關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鑑於大腦神經的這種可塑性,我們一旦形成了長時間玩手機的習慣,那麼玩手機時大腦所採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就會繼續體現在做其他事情上面。在《淺薄》一書中,作者曾經寫道:“(玩手機時,我們大腦)當中用於掃描、略讀和多任務處理的神經通路正在擴展和加強,而用於全神貫注地仔細閱讀和深入思考的神經通路正在弱化或消失。”

上述實證依據,完美解釋了“為什麼長時間玩手機的人,很難再有耐心翻開紙質書去閱讀”的真正原因。因為長時間玩手機的行為改造了我們大腦的神經通路,讓我們變得很難保持專注。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03.

長時間玩手機,不僅會使我們丟掉深度思考的習慣,還會使我們的大腦越來越疲憊。

聽起來這像是一個悖論。很多人明明是想要通過玩手機來放鬆身心的,但是到最後卻感覺心情越來越焦慮、大腦越來越累。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我們玩手機會比我們閱讀書籍產生更加強烈的神經刺激。

這條結論不難理解。當我們通過淘寶購物的時候,或者在瀏覽網頁、刷小視頻的時候,我們的慾望都在熊熊燃燒,我們需要不停地做出判斷——到底是買這樣東西還是買那樣東西?到底是點開這條誘人的新聞還是另外一條新聞?到底是看這一條視頻還是下一條視頻?每一次抉擇,都會消耗我們的大腦資源。當需要頻繁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的大腦自然就會更加容易感到疲憊。

當然,對於老年人來說,玩玩手機反而會有好處。因為這可以幫助不太經常用腦的老年人激活大腦,使思維處於敏銳的狀態。但是,年輕人則很容易在玩手機的過程中耗費掉寶貴的大腦資源。

因此,與玩手機相比,手捧一本書專心閱讀,其實更加容易讓大腦得到休息和放鬆。在《淺薄》一書中,作者進一步指出:“深度閱讀讓我們得以過濾掉那些分散精力的刺激,保證大腦額葉平靜安寧地發揮解決問題的功能,從而使深度閱讀變成了一種深思的形式。博覽群書者擁有一個平和而非喧囂的頭腦。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04.

既然玩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那麼,哪種娛樂方式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放鬆身心?

我的好兄弟楊明,最近在這方面很有心得。他告訴我,當他開始減少玩手機的時間之後,很快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比如,他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發現周圍的人都在焦慮地刷著手機,很難看到一個人的表情是放鬆的。而當他抵制住玩手機的誘惑,通過公交車的車窗向外看的時候,他看到了窗外落日的餘暉,看到了街道上的人群,看到了生活的種種美好,心中升起淡淡的喜悅。

放下手機,其實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讓自己放鬆。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想達到放鬆的效果,有一點必須要得到保證——我們需要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情。這一點恰恰是玩手機時最難保證的,因為手機裡充滿了各種誘惑,特別容易讓人分心。因為上面這條道理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忍不住再說一遍:最好的放鬆方式,就是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其實,所謂“冥想”,也是在倡導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情。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個人比較牴觸冥想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坐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地深呼吸”和自己的行為方式格格不入。直到後來,我讀到越來越多有關冥想的書和研究論文,才慢慢改變了對冥想的看法。

冥想分為好多種,如呼吸冥想、物件聚集冥想、行禪等。無論哪種冥想,其核心理念都只有一個,就是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情。所謂呼吸冥想,不就是指全神貫注地去呼吸嗎?所謂物件聚集冥想,不就是指全神貫注地去觀察一件物品嗎?所謂行禪,不就是指全神貫注地去走路嗎?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05.

沿著這個思路發散下去,對於“做什麼事情才能真正娛樂身心”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會越來越清晰,同時我們也會擁有更多自己專屬的答案。

只要我們能放下手機,避免自己不停地分心,無論是全神貫注地去打一場籃球,還是全神貫注地閱讀一本書,或者是全神貫注地去烹飪一桌好菜,甚至是全神貫注地去看一場電影、欣賞一首樂曲,就都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當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喜歡到我最喜歡的小餐館點上一盤番茄炒蛋蓋澆飯,然後用我的全部存在去和這盤番茄炒蛋蓋澆飯相遇。我會心無雜念、全身心投入地去品味大米的味道、番茄的味道、雞蛋的味道。吃完這頓飯之後,我就會感覺特別解壓和治癒。

我最好的朋友,在別人中午刷朋友圈的時候,喜歡一個人跑到“教工之家”去寫毛筆字,只要全神貫注地寫上一個小時,就會睡意全無、精神煥發。

積極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作“心流體驗”,指的是一種只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中,就有可能體會到的忘我的境界和絕佳的心理狀態。而我們想要產生“心流體驗”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全神貫注地去做眼前的這件事情。

所以,大家別再迷戀手機上各種膚淺的快樂和虛假的誘惑了,全神貫注地去擁抱生活中其他美好的娛樂方式吧。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以上內容來源於宋曉東《人生沒有技巧,就是篤定地熬》:“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作者簡介 宋曉東,高校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學校心理諮詢師(中級),山東省泰山教育創新研究院特聘專家。曾任《人力資源》雜誌、《學生導報》、《壹心理》專欄作者;所寫文章曾被思想聚焦、清南師兄、中國青年報、LinkedIn、MOOC學院、行動派、晚安少年等微博或微信公眾號轉載。


「正見」“沒事玩會兒手機”是一種糟糕的娛樂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