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在貴州省天柱縣邦洞街道,有一牛市交易市場,買賣談價不用開口,全靠手捏,純屬“無語貿易”,堪稱中國一奇。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每逢每月農曆“三”“七”這天,牛客們便相約前來牛市交易,據當地人介紹說:這裡的牛市交易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牛客們來自廣東、浙江、四川、最主要還是來自湘黔一帶。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牛客們清早時把牛牽到河邊,梳洗牛身上的汙垢,從頭到腳把皮毛梳理自然,打扮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早見的人們這時便會恭維一句“哇,好帥的後生或好漂亮的姑娘啊”公牛和母牛這時搖身一變就成了“後生”和“姑娘”了。牛客心裡也自然十分受用,期待著這樣能賣個好價錢。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這裡最獨特之處就是沒有赤裸裸的喊價聲。問價還價全靠手捏,雙方的手法不斷變換,價錢也隨之發生變化,討價還價全靠變化多樣的“捏”,一切都是在默默無語中悄悄進行著,表面上看風平浪靜,內裡卻已是腥風血雨了,臉上表情的不屑、失望、滿意、驚喜全表現在手指一屈一伸中。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交易時手指的“捏”法是有規律的,並且具有形象化,同一個手指因牛的價值不同而捏法不同,通常情況下,捏一個手指表示一個單位,捏兩個手指表示兩個單位……以此類推,價的數額就根據市場行情而定,比如說現在的牛的單位都是以“千”為計,如果捏五個手指,那麼對方就應該明白這頭牛的價格是5000元,當然,價格是千變萬化的,當價格遇到六、七、八、九時,手指的捏法就發生變化了,比如“八”就是張開食指和拇指,其餘的三指屈於掌心,其他每一個數都有固定的捏法。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手指的捏法在有規律的同時也有很多有趣的配合輔助語言喊價法,比如說將八捏住,上下一翻,口頭附帶說一聲“翻一翻”人們便明白價格是8800元了,如果將手翻動兩次並附帶說“翻兩翻”價格就是8880元了。再比如“娘背崽”(即8000+800=8800元),“背崽帶孫”(即8000+800+80=8880元)“背崽帶孫加重孫”(即8000+800+80+8=8888元)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據當地人介紹,邦洞“無語貿易”牛市的產生有兩個原因:

一、清代末年,這裡的侗族先民們有著極深的“恥於經商”的觀念,即使是為了不得已必須買賣物品,也只能偷偷的進行,不敢大張旗鼓,“捏手指”交易順應而生。

二、侗族人民天性善良和與圖騰崇拜有關,據侗族民間傳說,牛與人是通靈的,在相互處境中,牛為人耕田梨土,功勞很深,人為牛提供所養生息,相互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如果牛知道被主人賣掉的話,牛會痛苦流淚,甚至會用牛角頂人和跑到深山去默默等死,不再幫人們耕田了,所以,賣牛這件事只能秘密的進行,不能讓牛知道。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中國第一奇,買賣談價靠手捏

時代的變遷中,每一項文化的堅守都需要適合的土壤和保護,目前,能夠懂“無語貿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在牛市裡也曾有過因捏指不準確而產生誤會和糾紛,我們期待,讓這無聲的貿易永駐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