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前言:

2007年秋天,在美国东北部一处浓密的森林中,开启了一些尘封多年的私人收藏。这些东西的主人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费正清,一位在西方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者。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梁思成、林徽因亲密交往多年的密友,这里尘封着他们半个多世纪前的记忆。

如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著名的学术伉俪在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海洋中依然犹如一叶扁舟,泛起了朵朵浪花,最终消失再来时代的洪流中。但是细观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受到些许启发?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才子佳人的背后,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开明的家风

最初知此二人,是源闻于他们才子佳人的结合,冠绝近代,让无数人羡慕不已。后来当我自己上大学开始学建筑,才对两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梁思成的名气不用多说,他的好多想法都被写进了教材,后来再读林徽因所著《建筑学(中国卷)》时,才方知此女亦不简单。在看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纪录片第一集时才了解到,培养出他们的父亲,梁启超和林长民,原来是两位近代史上最有卓见的父亲。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梁启超和他的孩子们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辈对二人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梁思成所学的建筑专业,梁启超曾寄过一封信与儿子,希望他多学习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如音乐,文学之类,以免沉浸于专业,这样人生就会变的枯燥,没有乐趣。

这是作为父亲可以为儿子付出的最大的爱,足以一生受用。相比当今社会,父辈总想着为后辈留下房子、车子,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由此可见,梁启超的做法绝非我们寻常人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身边有为人父母者,不妨可以向梁启超学习。

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林徽因小时候就把她带在身边,与女儿游历欧洲,开拓见识。在当时,建筑学可谓新兴学科,但唯一的特点是不招女学生。为了女儿可以上当时最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四处奔走联络。虽然林徽因最后上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艺术系,但是她辅修了建筑专业所有课程,并且门门都是优秀。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长民与林徽因

林徽因之所以人见人爱,受其父亲的影响非同小可,方能集美貌、智慧、优雅于一身。美貌可遇不可求,智慧和优雅却是未来可期。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二.做事业,就要做大师,或是至少要有做大师之志

《林徽因梁思成》纪录片中我对一个场景记忆尤深,那是拥有八百年历史古董的“北平城整体”,在被慢慢的拆掉。当时梁先生说:发生这件事情如同挖他的肉,扒他的皮。作为建筑领域内的大师,为了阻止决策者拆掉北平城墙,他四处奔走,可是依然没有保住。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镜头下的老北京

当首都设立雄安新区的时候,这与梁思成当时提出来的构想不谋而合,而这段保护古城的尘封往事再次被提及,一篇欠梁先生一个道歉的文章被刷屏,一张张从前的北京城相片再次给人以震撼。

梁先生曾经在日本与美国的战乱时期,四处奔走保护了日本的文物,但是在和平年代却保护不了北京这座古城,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就像他说的,在五十年后,我们一定会后悔。如今看来,后悔吗?确实后悔,我们能做的只有为那些被拆掉的古建筑叹息,以及从中吸取教训。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青年梁思成

何为大师?不仅是在学问和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推崇的人,更是一种将科学和艺术传承为己任,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人。

从一个人来讲,做事情做事业,就要像梁林二位先生那样,做大师。至少要有做大师之志。

三.时代的洪流与激变,最能滋生广阔的人生

可能现在又会说回那个时势与英雄的话题了。

但是我想说,作为近现代第一批接受西方系统学术训练的学者,梁林那一批人确确实实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战乱之中,那时候每一种学科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系统,来保存与传承。而这批留学归来的年轻人,无异于是将这项学科从无到有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奠基人。在那个年代,学成归来意味着肩负伟大重任,要做好为祖国贡献一生的准备。对比现在的好多的自费留学生,梁林二人绝对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左老照片,右剧照

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时候,收到了父亲寄来的《营造法式》,当时便萌生了编写一部中国建筑史的想法。从此看梁林一生,便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身处时代洪流之中,赶在中日战争前考察古建筑,赶在解放战争前研究北京城,赶在大运动之前整理学术资料。

感觉身处洪流的他们总有一种敏锐的嗅觉,知道哪里是机会,知道哪些机会转瞬即逝,知道“天降大任”的责任,知道时代在这个时刻选择了你,你若退却,便是千古罪人。

可是近代的中国,无时无刻都处在剧变当中,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全民大运动。在这一场场剧变当中,所有人变得微不足道,一切颠覆了重来。梁思成在被批斗后,在大会上检讨,一字一句说出自己毕生的心血是所谓的形式主义,完全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时局动荡,人微言轻,时代的浪潮可以轻易的淹没掉任何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现在的北京

回头再看如今的北京城,这钢筋与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庞然巨兽,早已不见了当年的古迹,留下了零星散散,仿佛诉说着百年来的哀怨。其实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时代相比,激荡程度丝毫不逊色。目前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能人辈出的时代,如果你想在这时局中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要看准时机,迎难而上,定可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后记:

说到梁思成与林徽因,今天恰值春分四月,必然绕不开的是林徽因写的这首诗: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再次重读这首诗,彼时的四月是那样温馨,回头看2020年的四月,武汉封城76天,全国人民在家防范新冠病毒,国外疫情肆虐,国内严防死守防病毒输入。今夕相隔近八十载,不禁让人感叹,四月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回看一个世纪前这对建筑师夫妇的生活和最后的归宿,不禁感叹造化弄人。写出如此温馨岁月的他们,依然逃不过时代被击倒的命运。穷其一生的作品,在当时却不被重视,被贬低的一文不值,甚至他们的女儿都承认:“我也写过文章批判他们。”明明怀着满腔的热血回报祖国,却被亲情和社会的双重背叛,是这代知识分子的悲哀。

现在突然很庆幸自己生在今天的中国。现如今,知识分子被国家保护,可以充分实现报国的梦想;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流离失所;普通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用担心伤病困扰;甚至这次流行全球的疫情,在我们的国家也得到控制。一个温暖的四月,离不开国家的强盛和伟大。

如果可以和梁林对话,我想对他们说:“现在国家国富民强,这盛世,如您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