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報復性消費落空?95%的人平均存款只有2.6萬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車市產銷量持續增長,高速發展了20多年。進口車、合資車都賺得盆滿缽滿,國產車也從中分得一杯羹,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2018年我國車市高速增長的態勢戛然而止,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車市寒冬來臨。進入2020年,疊加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車市似乎被按了暫停鍵。很多業內人士和媒體人都認為疫情結束後,車市會迎來一波報復性的消費。

汽車報復性消費落空?95%的人平均存款只有2.6萬

但是如今從車市的產銷量方面來看,報復性的車市消費並沒有來到。雖然4月份的汽車銷量有所回暖,4S店的客流量也有所回升,但是並未達到去年同期的水平,更遑論報復性消費了。疫情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各行各業都有影響,最終會傳遞到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上,導致收入減少,生活壓力加大,不得不取消汽車這種大件商品非必需品的消費。有網友表示:報復性消費?兜裡得有錢啊,沒錢帶帶節奏也沒用。

汽車報復性消費落空?95%的人平均存款只有2.6萬

因為疫情影響,很多行業停工停產。而且伴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我國很多出口型企業沒有了來自國外的訂單,也不得不停工。這就導致很多人失業。沒有失業的人中,也有很多的工資遲發,還有的只發一部分工資。在這樣的情況下,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費、房貸等壓力已經會讓人們捉襟見肘了,哪裡還敢進行汽車這種10來萬元的消費。

汽車報復性消費落空?95%的人平均存款只有2.6萬

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報復性消費沒有到來,但是報復性攢錢現象倒是來了。央行4月28日發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裡面的數據顯示,其中2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環比下降6%;而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3.%,比上季上升7.3 個百分點。這形象地說明了,大多數居民風險意識加大,擔心生活受到影響,不敢消費,而是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汽車報復性消費落空?95%的人平均存款只有2.6萬

公開報道顯示,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人民銀行共同開展了家庭存款抽樣調查,調查發現:中國排名處在前5%的人擁有的平均存款超過47萬,而剩下的95%,人均存款僅為2.6萬元。這說明95%的人並沒有多少錢,兜裡這些錢,過日子都要精打細算,哪有多餘的十來萬去買車?

汽車報復性消費落空?95%的人平均存款只有2.6萬

經濟壓力之下,消費者的購車需求會越來越理性,購買行為會愈加謹慎,不過汽車消費剛需依然存在,我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愈加理性和謹慎的汽車消費背景下,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所有車企的銷量都將承壓。這樣的車市大環境,更加考驗承壓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熬過去,就能見到雨後的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