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背後|1千天258篇2020.4.16


不知道背後|1千天258篇2020.4.16

這段時間,開啟了一個“不知道本子”。覺得很有意思。

關於不知道的事情,真的太多了,生活的,工作的,專業的,反正只要是自己未曾接觸的東西,都會和不知道掛鉤起來。

之前很多時候,不知道的東西,當時就過了,心想反正也不會影響我的正常生活。時常,對方在和自己講解什麼東西的時候,其實自己根本還沒有明白,為了不顯示自己的愚笨無知,就會說:哦,我懂了,原來是這樣!還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其實自己根本還沒弄懂。但心裡會覺得,相比真正的弄懂,在別人面前展現的智慧和聰明更為重要的,因為不能丟了面子,被人看不起。現在想想都覺得自己好笑。

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是思維思想的原因,更是一個人內在世界的呈現。在別人面前一副滿腹經綸的樣子,實則內心空空如也。因為之前所有都是在看別人,為別人而活。 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不經意的話,都會牽動自己的情緒,和那個低自尊的小心肝。慢慢發現,其實一路上,其實都是在自己關注自己,別人哪有那麼多閒工夫管你閒事,只是一個人默默在自作多情罷了。

之前的一些思維習慣也會慢慢的忘記內在的真實的東西,更少了在成長認知中的那種探索精神。慢慢意識才會逐漸調整過來。當自己開始關注內在更多真實的收穫成長,聆聽更多內心真實的聲音時候,發出來的力量和行為莫名的無比強大,甚至沒有人可以動搖。

關於在學習求知上,我想到之前小學課本學習論語的那個詞語:不恥下問。當時考試,還專門考了這個“恥”字的解釋。今天百度百科特別再次查了下就是:不以……為恥辱,不因……感到羞恥。但回看自己,之前在的行為正好與之相反,常常因為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怕丟臉,少了那份求知的探索和認真勁兒,也失去了曾經學校時對一個小問題付出的深入研究的那種精神。除非會涉及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幾乎很少去問很多不知道的問題,不懂就裝懂。然後就是一直不懂,更不用談及所謂的進步成長了。

受朋友啟發,為了更好完善和改進,最近開啟了一個“不知道本子”在閱讀或者與人談話時,一天當中會遇到很多陌生的字眼或者問題,有時候當場請教就能得到解答,不過在當時的場合並不方便發問打斷別人,最後避免;而且有些問題可能時自己調查一下就能知曉的事,一一請教也會給對方造成困擾。

遇到類似情況,就會把這些不知道的問題在“不知道本子”上記錄下來,自己去查或找合適時機去請教別人。一個月再打開本子,發現很客觀,很多東西看來都特別簡單。而本子裡的問題也一定程度反應了自己在哪些事不清楚,在哪些領域不擅長。在解決中一方面,激發了進步學習的慾望,另外和別人的關係感覺也更進一步。瞬間感覺自己一下豐盈起來。

不知道的事,就說不知道。這無疑是人生的一種智慧。不要不懂裝懂,含糊其辭,承認自己的不知道,就等於收穫了一種學習的機會。說出“請指點迷津”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就算對方沒有全教會你,你也習得部分知識,以此促進自己不斷進一步學習,挖掘你身上更多新的可能。成長精進不斷,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