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武漢是華中地區綜合實力最強勁的城市,是中部六省裡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除此之外,它還是國家重要工業基地、高校林立的科教基地,也是縱貫包括河運、鐵路、公路以及航空在內的全國交通網樞紐中心,被冠以“九省通衢”的美譽。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武漢三鎮

然而在民國之前,並不存在“武漢”這個官方稱呼;北伐戰爭期間,經過行政區劃的調整後,將武昌、漢口和漢陽三鎮合併組成武漢市;共和國時期,武漢市的最終形態確立,此後還兼併了周邊其他一些市縣。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武漢三鎮


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時期,武昌都是全國範圍內重要的軍事要塞,屢次奪下赫赫戰功;而漢陽,因為洋務運動的興起,也成為了具有相當意義的工業中心;最晚建城的漢口,雖說歷史不長,但其發達的金融工商業水平,使它在民國初年被賦予“東方芝加哥”的稱號。

“武漢三鎮”,是這座城市最廣為人知、也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時期。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依水而生”,武漢三鎮恰好位於長江和漢水的彙集處

與沿海城市便利的交通條件相比,位於中部地區的武昌、漢口和漢陽,是如何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在全國各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重要的中心城市?從“三鎮時期”到“大武漢時期”,它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過程?


一、從三足鼎立到走向聯合

無論是武昌、漢口還是漢陽,都是傍水而起的城市。長江與漢水交匯,在悠久歷史的打磨下,三鎮鼎立的同時又各表現出十分耀眼的競爭力。而之後新時期的重組,則誕生出了武漢這一全國性的特大城市,綜合實力得到了質的蛻變。

可以說,武漢的發展,從來就不缺少故事。

武昌是三鎮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東漢末年,因處於兩江交匯處的地理要道,使得大量的軍事基地駐紮在武昌。人員的密集,吸引了大量的商賈雲集於此,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商品貿易的繁榮。此現象被稱之為“因武而昌”,於是,武昌的地名後來就這樣誕生了。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三國時期武昌的位置


漢陽是三鎮中另一個較早建城的市鎮,它的歷史同樣可以探尋到大漢時期。在西漢年間,沙羨縣所管轄的屬地中,就涵蓋著漢陽的區域。而到了三國時期,東吳在沙羨縣的基礎上設立魯山城,歸江夏郡治。這便是漢陽城的雛形。

雖然說武漢三鎮是今日湖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但在漢朝,得益於荊州溝通南北、背靠長江,且開發程度較高等條件,使得其成為了荊楚大地的重心區域,也是後來三國的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在全國範圍內設立的十三州,其中就包括荊州,它所轄的屬地,從今河南南陽一直到湖北湖南等地。而在此區域內,襄陽等地一直是繁盛的代名詞。而相對偏僻的武昌和魯山,潛力此時還尚未被髮掘出來。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東漢時期的行政區劃圖

直到隋朝,由於行政區劃的調整,魯山先是更名為漢津縣,後來又正式定名為漢陽縣,此後一直延續下去;而武昌,雖然朝代一直在更迭,但始終沒有再易其名。兩鎮地域接近,且共飲江水,但由於隔絕著一條寬闊的長江,使得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麼密切來往。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長安洛陽一帶長期為古代經濟重心

長安洛陽一帶長期為古代經濟重心,南下最優則通過襄陽—荊州到長江再沿江抵達南方各地。襄陽為兵家必爭之地,荊州長期為湖北的政治中心

隨著時代的推進,江河航運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使得武昌和漢陽的地位突飛猛進,經濟發展水平在區域內名列前茅。元世祖時期,由於城市綜合實力的不斷攀升,特別是軍事重地的基礎,使得武昌超越了荊州的地位,成為當時湖廣行省的省治,即政治、經濟及軍事中心。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長江流域簡圖。三鎮的發達,離不開這條極具航運價值河流的推動

而漢陽,也同樣是十分出眾。明朝時期,由於體量龐大,在漢陽縣境內又下設一個漢口鎮,由巡檢司進行管理。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漢口鎮的商貿水平十分發達。這讓其成為了當時全國範圍內三大茶市之一,也是四大名鎮之首。

武昌和漢陽的強勢表現,讓當時的雙府衙晉升為長江流域三大城市之一,風頭一時無城可及。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漢陽佔地面積小,而明朝經濟重心的南移,使得原有區域無法滿足商業的需求,此時位於漢江對岸且直線距離較近的漢口,便順勢發展起來了

漢口雖然說是三鎮中資歷最淺的,但卻是發展速度最為迅猛的那個。1899,湖廣總督張之洞實行“陽夏分治”,在漢口設置夏口廳,即由漢口管理漢水以北地區。這也意味著漢口逐漸獨立於漢陽的管治之外,獨立地自為一城,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武漢三鎮在實現騰飛的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中社會變遷的重要見證者。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資本沿長江而上,強行將地理位置較好且開發空間較大的漢口,開闢為商埠,並在舊市鎮下游設立漢口租界。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漢口租界地圖,分別有英國(紅),俄國(黃),法國(藍),日本(綠)

這極大地損害了國家的主權完整,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漢口的商貿發展水平;而同一時期,清政府也在頑強抗爭。在洋務運動的熱潮下,湖廣總督張之洞先後在漢陽興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軍事實業,這為後來漢陽成為工業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漢陽兵工廠俯瞰圖

它是當時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武器的兵工廠,“漢陽造”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是中國頂尖步槍的代名詞

進入風雲激盪的20世紀初,這也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大變革時代。腐朽的封建統治制度,嚴重阻礙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而日益增長的民智,讓更多有識之士,投入到探尋挽救民族危亡的行動中去。而孫中山領導的、號召以民主革命改變中國中華革命黨,就是這麼一群人。

在黃花崗的革命起義失敗以後,他們決定以有著良好軍事基礎並且戰略地位重要的武昌為中心,發動新一輪的起義,從而達到逐步推翻清政府統治的目的。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的軍隊先發制人,猛攻湖廣督署。之後,又將軍事活動範圍從武昌不斷擴大。至12日,大清統治的武漢三鎮完全被攻佔,新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宣告成立。

武昌起義的成功,使得全國各地先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統治的訴求,最終達到了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目標。各省紛紛獨立,建立起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中華民國。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湖北軍政府成立的場景

在這個時期,遠不止只有武昌足夠出彩,作為後起之秀的漢口,也終於等來了成為聲名遠揚大都市的機會。從清末開始,作為商埠的漢口,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本地,加之本身就是湖廣地區重要工業中心的基礎,使得漢口的經濟社會一時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漢口在民國時期被稱為“東方芝加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興盛的工商業水平。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民國時期的漢口街景

漢口在當時很多外國人看來,是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的存在

北伐戰爭期間,作為從廣州北上的關鍵地帶,武昌又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著眼於武漢三鎮能夠更好地形成合力作用,發揮各自優勢,合併重組被提上了日程。1926年11月,在北伐軍完成對武昌、漢陽和漢口軍事佔領一個月後,國民政府做出行政區劃調整,將武昌、漢陽和漢口合併為全新的武漢市,並把政府首都從廣州遷移至此地。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如今的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從最早武昌和漢陽的先後崛起,到後來漢口隨著時代造就而異軍突起,武漢三鎮的騰飛之勢,無不令人驚奇讚歎。雖然過去長江天塹長期將彼此隔離,但地理位置上的天然毗鄰,以及同飲一江水的十分默契,使得三地最終走向聯合的命運不可逆轉。


二、武漢精神,綿延不絕

抗日戰爭時期的武漢,因為全國中心的重要地理位置,一直被日本軍隊所覬覦。1938年6月,面對嚴陣以待的國民黨軍隊,日軍發動了突如其來的強勢圍攻,由於雙方的實力懸殊,致使武漢最終失守。

雖然在這場至關重要的會戰中,沒能守住武漢戰略要地,但從另一個方面而言,解除了國軍被日軍圍殲於沿海地區的危機,為戰略物資轉移到大後方爭取了寶貴時間。從整個戰局來看,武漢會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相當大的契機。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武漢會戰中,安扎在長江段附近的軍隊

抗日戰爭結束後,武漢三鎮曾經歷過短暫的分割時期。1945年9月,國民政府收復武漢,將武昌和漢陽組成新的武昌市,漢口則因為商業貿易的發達,作為直轄市而存在;直到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進入漢口市區、武昌及漢陽,成功將武漢三鎮接管於新中國統治之下。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部隊進入漢口中山大道

本著輻射於整個華中地區發展的要求,中央政府又重新將武漢三鎮合併為武漢市,並作為中央直轄市、中南地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而存在。直到1954年6月,武漢才被併入湖北省,且被賦予湖北省省會城市的身份。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位於沿江大道的武漢市人民政府,建築頗具民國風情特色

抗戰時期的武漢,依然不改“英雄本色”,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貢獻著自身的一份綿薄之力;而進入到和平時期,武漢則仍舊延續著捨我其誰、敢於擔當的精神,作為區域乃至全國中心城市,繼續發揮著帶頭楷模的作用。三鎮的合併,武漢的誕生,依然有著相當的現實意義。


三、融合,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武漢開始進一步地大力發展重工業。自此,武漢從原來的“工商金融和近代工業中心”,迅速地轉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工業基地,經濟實力在區域內乃至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隨著長江大橋開通後,形成京廣鐵路,可見武漢樞紐地位之顯耀

過去的三鎮,因為江河等不可抵抗的天然阻力,使得彼此之間的交流十分有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新中國成立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築,讓武昌、漢陽和漢口更加密切地結合為一個整體,也讓長時間的隔閡慢慢變成了對“大武漢”高度的認同。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武漢長江大橋


1957年建成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是武漢三鎮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實現陸上連接,使得一個完整的武漢城區最終構成

隨著人口的不斷湧入,以及新時期發展的要求,原有的三鎮行政劃分,已經不能滿足武漢作為一個大都市所充分發揮職能的必要性。因此,在原來武昌、漢陽和漢口的基礎之上,再進行更小範圍內的轄區分割:形成武昌區、青山區及洪山區(原武昌);江漢區、江岸區、及礄口區(原漢口);漢陽區(原漢陽)。

除此之外,為了建立一個更大的都市圈,武漢城區還向周邊地區不斷延伸,通過兼併一些市縣先後形成江夏區、蔡甸區以及新洲區等。一個全新的武漢城就這樣誕生了。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目前的武漢行政區劃圖

“教育是百年大計”,科教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武漢成為教育重鎮的歷史,始於近代救亡圖存時期。經過了逾百年的發展,武漢目前的高校數量接近100所,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靠前,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國內幾個重要科教城市的大學生數量排名,武漢可以說是常年穩坐前兩席的位置

武漢處於中國中部的位置,便決定了其全國交通樞紐的地位。無論是鐵路、公路還是航運,武漢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始發站以及中轉站。武漢的鐵路客運總量甚至不弱於一線城市。而中轉客流量,更是排在全國榜首位置。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漢口站、武昌站、武漢站為武漢市內三大客運火車站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武漢市公路網部分道路示意圖

未合併之前的三鎮,可以說是各有長處,但總是“單打獨鬥”,實力有限;而合併之後的“大武漢”,特別是長江大橋對三地交流之間的促進作用,則助其蛻變為一個具有綜合性特點的超大城市。武漢三鎮的融合,可以說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古今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陽+漢口+武昌 = 大武漢?

▲衛星拍攝下武漢耀眼的燈光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