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市城管:“街長制”推動“街長治”

一塊牌子,幾個人名,幾串電話號碼,顯示出一條街道管事兒的“主”。街上大大小小涉及城市管理的問題,街長都要管,並且要管好。這是邢臺市城管系統正在推廣實施的“街長制”模式——

河北邢臺市城管:“街長制”推動“街長治”

街長帶隊巡查時,將電動自行車規範放入停車位。 劉張焱攝

邢臺市城管系統推行的街長制,就是將主城區劃分為若干道路網格,由市城管局科級以上幹部擔任道路管理街長,負責道路沿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制度。其本質是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人頭,進而延伸管理觸角,讓城市治理更有成效。2020年,街長制被正式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市區34條主要街道已經全部配備街長,並積極向170餘條區管街道延伸。

●一線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

“羅街長,有輛車剮蹭了前面的兩個隔離墩,連同便道一起損壞了。”近日,在市區公園東街,一位環衛工人向正在巡查的街長羅寧反映。

5分鐘後,羅寧就帶領著市政維護處和城管支隊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趕到了現場。她根據損壞程度,安排工作人員立即進行維修。僅用不到半天時間,就完成了修復。

作為公園東街的街長,羅寧每天的工作,除了在管轄路段徒步巡查、發現問題並做到即查即改外,還要隨時受理市民的投訴。當天,她剛處理完隔離墩修復問題,就又收到一位市民的短信,反映在達活泉東門有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她立即趕到現場處理,並將結果反饋給那位市民。“發現問題要早,處理問題要快,這是我們街長的責任。”羅寧說,像她這樣的街長,在市區還有33個。

“城市管理內容繁雜,很多矛盾和問題直接表現在街頭環境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賈立寧說,推行“街長制”,就是要提升路面見勤率、管事率,在第一時間、在第一線快速解決街面上的各種難題。

今年3月,市城管局在市區34條主要街道設置了58塊“街長制”公示牌。公示牌上不僅有街長的姓名、聯繫方式和工作職責,還明確標註著市容秩序、園林綠化、市政設施、環境衛生、建築垃圾、數字城管相關負責人的聯繫方式,方便市民將發現的問題“對號入座”。

“我們的電話號碼已經是公開的熱線,經常有群眾打來投訴電話。”羅寧說,從垃圾桶擺放不規範、街頭散發廣告、非機動車亂停放,到有人破壞市政公用設施、建築垃圾拋灑滴漏等等,都是需要街長第一時間巡查發現和解決的問題。

●統籌部門力量實現聯合治理

市民段曉梅家住公園東街附近。她告訴記者:“公園東街沿街門市多,便道停車亂,店外經營也不少。她曾向街長反映情況,很快城管就派人治理。現在路邊擺攤的幾乎沒有了,亂停車也少了,環境好多了。”

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夠得到迅速有效地解決,是因為在街長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城市管理服務體系做支撐。

“我們在實踐中,按照‘網格管理、精細管理’的原則,構建了‘1+N’的聯合治理模式。”賈立寧告訴記者,通過落實街長制,形成街長統籌和部門聯動相結合的工作局面,整合全系統各方力量到一線、到現場開展工作,從根源上解決了“該誰管、誰來管、什麼時候管”等問題。

“1”即:每條市管街道明確1名分包街長,主要街道以局班子成員分包為主,其他街道由局機關科室長、局屬單位負責人分包,全權牽頭整治分包街道城市管理各類問題。為了避免“街長”們產生“老好人”思想,市城管局對所有“街長”分包街道進行了輪崗,街長也由最初的22名街長增加到了34名,並積極將“街長制”向170餘條區管街道延伸。

“N”即:街長在開展徒步巡查時,配備市容、環衛、園林、維護、渣土等部門的聯繫人各1名,建立問題處置機制,及時承接、整改、反饋問題,通過有效整合,形成多部門協作的整治合力。

“城市管理錯綜複雜,往往一個問題就涉及多個部門。”賈立寧說,推行“街長制”,可以有效破解“多龍治水、各管一

攤”的問題,打破各個部門之間單打獨鬥的局面,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狠抓制度落實實現常態運行

34位街長都是局班子和基層“一把手”,日常公務繁忙,能否確保每天有足夠的時間上街巡查和受理群眾投訴呢?

“我們不僅要求‘街長督’,還每天‘督街長’,並在全局微信工作群中通報情況。”市城管局辦公室主任華少瑞說,市城管局對街長製作出硬性規定,局班子每週帶隊上街不少於3天,其他街長每週帶隊上街不少於4天,每次上街時間不少於30分鐘;對移交的問題限期整改反饋,整改不到位或反彈嚴重的,

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約談問責。從街長制實施以來,已累計編髮通報690餘期,督辦問題8萬餘件,街面上的問題已經由最初的每天1000餘件下降到現在的100餘件,邢臺市主城區發現、處置城市管理問題的速度和質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要在不斷完善街長制的基礎上,狠抓制度的落實。”賈立寧說,街長制帶來的變化不僅體現在解決城市管理事務上,更拉近了城市管理者與市民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今後,“街長制”要實現常態化運行,更加突出與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幸福家園的理念,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治理更加精準化,切實把精細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

原文地址:http://xt.hebnews.cn/2020-04/09/content_7794741.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