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

。贵阳这座西南小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许多人心目中的避暑胜地。但是,关于贵阳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贵阳的地名说起,看看贵阳6区3县1市的地名都有些什么来历,让你更好的了解这座城。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贵阳夜景

贵阳

一般说法是,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唐末宋初为"黑羊箐",似以地形地物命名。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九月,罗氏鬼国主阿榨、西南番主韦昌盛内附,置宣慰司、安抚司,隶四川行省,十七年九月改罗氏鬼国地为顺元路,十九年招八番金竹寨。二十六年改金竹寨为金竹府,贵阳简称"筑"与此相关。后设程番府,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改为贵阳府,以府治位贵山之南故名。

明永乐十一年(1313)置贵州承皇布政使,贵阳为布政使治所。民国24年(1935)由贵阳县分设贵阳市和贵筑县。1957年为省辖市,辖领区、县时有变化。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俯瞰贵阳城

南明区

南明区以河为名。南明河贯穿全区,蜿蜒流过,故名。南明河属长江水系,为乌江支流, 被称为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如玉带缠腰,蜿蜒从南明区西南进入,横过区境,再向东北方流向乌当区。

新中国成立前为贵阳市第四、五、六、八区,1950年5月改为新第三区,1951年9月建立第三区人民政府,1955年8月更名为南明区。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位于南明区的花果园文化艺术中心

云岩区

云岩区得名于辖区内麒麟洞,麒麟洞又名云岩洞。麒麟洞原名唐山洞,一名檀山洞,洞在黔灵山北狮子岩下。洞内钟乳悬垂,千姿百态,其中最大的一块钟乳石酷似麒麟,故俗称麒麟洞。涧水自岩下潺潺流出,是为檀山涧水,其下称檀溪。麒麟洞上方有一大片岩石,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于是这片岩石就被称作云岩。

新中国成立前为贵阳市一、二、三、七、九区。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解放,1950年5月将接管的9个区调为7个区。一、二、七区及六区一部分在今云岩区境。1952年五、六、七区合并为郊区,下设5个乡,其中二、三、四乡在今云岩区境。1955年,改一、二区为云岩区、富水区。1958年富水区并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曾经的富水区,不知今天云岩区内的富水北路和富水南路与它有没有关系。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位于云岩区的黔灵山麒麟洞

花溪区

花溪区区名是由“花仡佬”名称的音义结合演变而来。

以前花溪一带是仡佬族聚居区,而且这里的仡佬族喜穿彩色的筒裙,属于花仡佬族群,人们因族名地,就把这一带叫花仡佬。1913年贵阳县分设九个区,花溪区为第一区,名花仡佬。1937年贵州省长吴鼎昌听说蒋介石要视察贵阳,拟安排蒋介石去风景如画的花仡佬游览,但又觉得“花仡佬”这个地名不雅,加上当时是把“仡佬”的单人旁写成反犬,很可怕,便令当时的贵筑县县长刘剑魂另起一个名字。有一位叫罗浮仙的建设委员会的秘书,向刘剑魂建言:“保留花仡佬的花字,突出溪流清澈的溪,可更名为花溪。”刘剑魂很满意,并手书“花溪”二字刻于济番桥(济番,河名。济番河即花溪河,过去的地方志志书上叫济番河)头,从此,花仡佬更名为花溪。

1941年贵阳市成立,郊区置贵筑县,县治花溪,设花溪、乌当、白云三个区。1950年设贵阳专区,驻花溪镇,1952年专署驻地迁贵定,改称贵定专区。贵筑县隶贵阳市。1955年贵筑县隶贵定专区,1956年贵筑县隶安顺专区,1957年11月贵筑县并入贵阳市,1958年2月以原贵筑县城的一部分置花溪区。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花溪湿地公园风光

乌当区

乌当,是由地形状况而形成的地名。在苗语(黔东方言)中“乌”为水,“当”为下方、下面,“乌当”是一个下方有水塘的地方。

另据《乌当地名志》载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认为今之乌当坝子是元之武当的音转;第二种说法是:原乌当坝子多雾,称“雾荡”今之乌当是“雾荡”之音转;第三种说法是:旧时该地有一污水塘,称之为“污荡”,今之乌当是“污荡”的音转;第四种说法是:乌当有“裤当”井,音转为“乌当”。以上四种说法皆有附会嫌疑,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民国元年(1912年)贵筑县并入贵阳府,民国3年(1914)改为贵阳县。全县分三区,区署设乌当、白云、花溪三地,乌当区署驻乌当。

1941年7月贵阳市成立,同时撤销贵阳县,9月3日贵筑县治移驻花溪区。

1958年2月撤贵筑县后成立乌当区,因乌当镇得名。据道光《贵阳府志》载:“贵筑东北30里有乌八堡、乌当一堡、乌当十寨、乌当九寨,皆属东上里,即元之武当也。”明朝时乌当属贵阳军民府,置乌八堡(即今乌当场坝),清朝时属贵阳府贵筑县东上里,民国3年后属贵阳县第三区乌当镇。

1966年8月花溪区、乌当区合并为贵阳市郊区,1967年3月,贵阳市郊区又恢复为乌当区和花溪区。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乌当区富美乡村之新堡

小河区

小河区因辖区内的河流“小河”得名。小河为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上游一段,南明河自南向北贯穿区境,其小河段长约7千米。

小河原称小河桥,清代道光年间仅有30多户人家。“小河桥”的名称源于现址三〇〇医院处,曾有一座小桥,桥下有水流过,故名小河桥。小河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小黄河、麻堤河、南明河。其中,南明河为主要干流,由西南入三江口后纳陈亮河、摆郎水,向北流出进入贵阳市区。

1982年6月,南明区将中曹街道办事处辖区的一部分划出,设立小河街道办事处。1987年3月,花溪区撤销中曹乡,建立小河镇。1993年4月,省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同年8月,撤销花溪区小河镇、南明区小河街道办事处,建立市辖贵阳市小河镇。2000年1月,成立贵阳市小河区。

2012年经国务院同意,小河区与花溪区合并成新花溪区。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曾经的小河区

白云区

清朝时为贵阳府及贵筑县辖地,1913年废府并于次年置贵阳县,为县属北一区,区公所驻沙子哨,1930年改称第八区,于鸡场镇建白云镇,以白云寺作为镇名。1937年更名沙子哨区,1941年废贵阳县置贵筑县,区公所移驻白云镇,更名白云区。1952年贵筑县划归沙子哨区。1957年11月废贵筑县,置乌当,花溪二区,属贵阳市,第六区即沙子哨区并入乌当区,1959年12月复置白云镇,直属贵阳市,1962年白云镇改隶乌当区,1973年6月置白云区,至今未变。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白云区街景

观山湖区

2000年初,贵阳市委、市政府为缓解老城区的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决定在老城区西北部的金华、阳关一带片区建设城市新区,金阳新区应运而生。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原金阳新区的基础上设立观山湖区,下辖原乌当区的金阳街道办事处、金华镇、朱昌镇和清镇市的百花湖乡。

2012年12月21日,观山湖区挂牌成立。(为避免与四川省金阳县重名,建制后的新区以辖区地标“观山湖”命名。)

观山湖区是贵阳市最年轻的区。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观山湖区国际会展中心,数博会现场

清镇市

唐宋时为羁縻清州,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置威清站,二十三年置威清卫,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以水外六目地即阿戈、龙尔、龙夜、底区、化那、引叶遮勒六目所在的六慕则溪地置镇西卫,这片地方为彝族世居地,故彝语叫"引叶遮勒",因是镇压彝族之后所置,故名镇西。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867年)以威清、镇西二卫置清镇县,以两地各取一字命名,属安顺地区,1992年更名为清镇市,改属贵阳市。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位于清镇市的红枫湖,贵阳人的大水缸

开阳县

据《开阳县志》:“开阳”之名,源于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所建的“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阳明,指王守仁。

天启初年,水东宣慰同知宋万化联合水西宣慰同知安邦一起反抗明王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被平息后置开州。民国3年(公元1914年)废州为县,即为开县,因直隶有开州、四川有开县,更名为紫江县。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内政部令改紫江县为开阳县。

原属安顺地区,今属贵阳市管辖。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开阳县十里画廊风光

息烽县

息烽,平息烽火也。

息烽原名诘戎,为彝语名称。息烽、修文与清镇地界毗连,历史上都是贵州宣慰使安氏亲辖的“水外六目地”。明“奢安事变”,这里成为主战场,烽火遍地、战云密布。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朝廷下令“削水外六目地”,置四守御千户所:以青山长官司改置者曰于襄;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长官司地置者曰诘戎;不久奉崇祯皇帝诏更诘戎为息烽,因这里原是彝族水外六目之地,安位(彝族)献地投降后,当地的战乱已无,烽火平息,故名。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息烽集中营

修文县

“修文”源自《尚书·武成》中的“偃武修文”,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这一年,朱燮元征服水西安位后,奏请明廷于龙场设敷勇卫,卫领修文(扎佐)、濯灵(六广)、息烽、于襄(九庄)4个御千户所,这才有“修文”地名的出现。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敷勇卫改修文县,改卫城为县城。

命名“修文”的原因其说有二:一是龙场本明正德年间大理学家王阳明谪地,他在此悟“络物致知”之旨,立“知行合一”之说,设龙冈书院讲学,教化大行于贵州。二是元、明之际,龙场乃朝廷边徼之地,世居苗、彝民族,他们叛服不定,朝廷累次派兵征计,于是战乱频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贵州宣慰使安位叛,朱燮元派兵征剿,崇祯三年安位乞降,遂设卫建所,始有修文、息烽之名。取偃息武备,修明文教即“偃武修文”之意。此语出自《尚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各区县名称的来历竟然是这样

修文县阳明洞

现在终于知道,贵阳的这些地名原来都有典故的吧?转发让身边人也了解一下呗。

当然,如果你有更多故事,也欢迎在评论中发布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