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不願再種地?我們的糧食要從哪裡來?四個方面瞭解農村現狀

在生活中,人們對“種地”的負面觀念隨處可見。

  • 農民覺得自己被土地綁住。
  • 年輕一代的價值觀中,種地等於沒前途。
  • 學習農學專業的學生,對自己專業未來的前途不太看好。

這些想法很正常,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果種地只會導致貧窮,當上一代被土地綁住的農民,不能再繼續勞作後;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逃離農村;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再從事田間勞作時,我們的食物從哪來?

我們從農村的現狀出發,來找尋農村的發展道路。

一.農村的現狀。

1.老一代農民對土地沒有感情。

《鄉村裡的中國》這部記錄中國農村生活的國產片,裡面記錄了農村人的生活。老杜這個有文學夢的農村人,為了生活不得不種地。在片中他對兒子說了這樣一段話:“農民就是種地,實際這個土地啊,一些人總說要對土地有感情,說句實話,我打一開始對土地就沒有一點感情,咱就是沒有辦法,無奈,咱外面又沒有靠山,咱就指望著自己打拼。”老杜希望用他失敗的經歷啟迪兒子努力讀書,走出農村。

老杜的這段話說出了很多農民的心聲。我家也是農民,父親對土地也沒有太多的感情,年少時也曾去打工,因為不習慣打工的生活,又回來種地。種地之餘,經營著一點小生意,這樣才讓家裡的條件好一點。兩個叔叔對土地也沒有太多感情,務農之餘,也出去打一些散工。他們都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給我們這一輩人提供更好的條件,讓我們走出農村。

這是大部分農村家庭的現象,一家砸鍋賣鐵也想讓子女上學,通過知識走出去。


90後不願再種地?我們的糧食要從哪裡來?四個方面瞭解農村現狀


2.新一代農民想辦法走出去。

我家今年種的土地又多了幾畝,因為在建築工地打散工的小叔現在帶了一隊建築工,沒有時間再來務農。小叔一直也不熱愛土地,試著掙脫土地對他的束縛,現在他掙脫開了。像我小叔這樣,通過自己的努力離開土地的農民,在農村越來越多,有更多現階段還沒有能力離開的農民,以我小叔們這一類人為榜樣,試著各種途徑,想要徹底脫離土地勞作。

90後不願再種地?我們的糧食要從哪裡來?四個方面瞭解農村現狀


3. 年輕一輩很少留在農村。

我回想了一下我周邊的年輕人,發現我認識的年輕一輩,沒有一個留在了農村。中國的經濟在發展,就算沒有成功考上上大學,大城市裡也有大量的機會,提供給這一代的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一輩大部分也不熱愛土地,看著父輩們的勞動成果,覺得付出了十分的汗水只有三分的收穫,付出和收穫嚴重不成比例,其中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去外面打拼。

4.回到農村的年輕人選擇再次離開。

也有在外面打拼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老家的,《小森林》的主人公市子,厭倦了大城市的喧囂浮躁,回到了她小時候生長的小森林。電影中除了欣賞市子所做的美食之外,我們更能體會到她平時勞作時的辛苦。市子曾在做一道菜時曾抱怨,付出了那麼多時間,只收獲了這麼一點,真不值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市子又回到了大都市工作。電影中市子的各項田間勞作技能都爆滿,而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從小就很少接觸田間勞作,什麼時候去田間播種都不明瞭,就算回到鄉間,也要學習種植的技能才能進行勞作。

況且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體驗過快速來錢的打工方式後,回鄉的年輕人是很難靜下心,一直在田間勞作的。他們中有很大比例的人會再次返回大都市工作的。

90後不願再種地?我們的糧食要從哪裡來?四個方面瞭解農村現狀


通過以上的四個現象,我們可以看出:

  1. 堅守在田間勞作的農民正在慢慢喪失勞動能力。
  2. 有勞動能力的中堅力量正在慢慢流失。
  3. 沒有後續的勞動力流入。

二.分析現象,找尋原因。

人們在做選擇的時候,主要有兩種選擇:經濟選擇與情感選擇。

在1,2,3這三種現象中,人們對土地沒有感情,將情感選擇的選項刪除後,人們剩下了經濟選擇。農村務農很多的情況下是:出了十分的力,只有三分的利。選擇性價比不高,人們會去追求其他能帶來更好經濟效益的選擇。

在第4現象中,市子對農村有感情,她做出了一次情感選擇,但選擇之後的現實讓她很無奈,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在這種情形下,人是會再次做出選擇,這一次的市子做了一次經濟選擇,離開了農村,去大城市打拼。

三.找尋方法。

人要對一件事物有情感,才會有情感選擇,如現象4裡面的市子。想讓農業後繼有人,就要培養人們對土地的感情。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意識到問題,且共同努力。李子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爆火促進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現在很多年輕人回農村的心,只是現實讓他們止步。如下面圖片所示

90後不願再種地?我們的糧食要從哪裡來?四個方面瞭解農村現狀


當情感選擇背後的經濟效益遠低於經濟選擇背後的經濟效益時,人們會根據具體情況再次選擇。在情感選擇和經濟選擇中,大部人會傾向於經濟選擇。因此我們要反思:當土地生產出來的只是貧窮和無奈,有多少人會堅守在田間勞作?

因此,要讓農業後繼有人,要適當增加農民的收入。國家每年都在農業上投入巨大的精力與財力,作為個人,我們也要努力讓國家更加富強,國家越富強,越有能力為農業投錢。當情感選擇背後的經濟效益與經濟選擇背後的經濟效益相差不大時,才能讓更多想留下的人能夠留下來,農村才有後續勞動力的流入。


我是愛好手抄,愛好寫作的阿景,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