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風流倜儻而是窮困潦倒的唐伯虎,一生難忘自己曾是南京解元

英俊瀟灑、智勇雙全、器宇不凡、風流倜儻、玉樹臨風、風趣幽默、舉世無雙……這是人們對唐伯虎的印象。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更是把一個恃才傲物、風流倜儻、快意人生的江南才子塑造得深入人心。但近期,熱門綜藝《見字如面》中一封唐伯虎寫給文徵明的信上了熱搜,信中他直言自己“沒吃沒穿,馬上就要餓死了”。很多人深深震驚——原來你是這樣的唐伯虎!

唐伯虎身上發生了什麼?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解讀這位明朝南京解元、著名的才子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並不風流倜儻而是窮困潦倒的唐伯虎,一生難忘自己曾是南京解元

唐伯虎畫像


在南京高中解元,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唐伯虎有很多印章,其中“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最為人所知,也成為後世不斷用戲曲、電影等方式演繹唐伯虎故事的由來。但實際上,這枚印,他用得並不多。如今,我們在博物館、拍賣市場等地看到唐伯虎留存於世的書畫作品,經常可以發現上面蓋了這樣一方印:“南京解元”。這四個字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也是他永遠無法忘懷的最高功名。

唐伯虎出身於小商之家,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在當地是有名的神童,16歲便奪得秀才考試桂冠,在當時轟動整個蘇州城。然而正當其少年得志時,父母、妻子、妹妹卻相繼病逝,家境逐漸衰敗。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趙翌告訴記者,29歲時,重振旗鼓的唐伯虎到南京參加鄉試奪魁,高中應天府解元。“和唐伯虎同為江南才子,文徵明九試應天,祝允明五試應天,他卻一次就高中第一名,可見才學確實了得。”

高中南京解元后,唐伯虎難掩喜悅之情,寫下了《領解元后謝主司》一詩。詩中寫道:“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鹹思備掃除。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並不風流倜儻而是窮困潦倒的唐伯虎,一生難忘自己曾是南京解元

唐伯虎畫作《西洲話舊圖軸》


把“南京解元”刻成印章,訴說人生無奈

人人對他寄予厚望,他也志得意滿地從南京啟程前往京城,去參加會試,躊躇滿志誓奪狀元。誰能夠想到,這一年卻成為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被一樁科場洩題舞弊案牽連入獄。據《明史》記載:“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

出獄後的唐伯虎被終生禁考,併發配到縣衙充當小吏,仕途之路從此被斬斷。遭此劫難,唐伯虎心灰意冷又深感屈辱,他沒有去縣衙就職,而是選擇了回家。

人生陷入灰暗,唐伯虎始終難忘自己曾經是南京解元。《唐寅書心經一卷》經首是“南京解元”印,藏書《三辰通載》上是“南京解元”印,《唐寅書七言律詩軸》上也是“南京解元”印,在他所作一些美人圖裡,也鈐的是“南京解元”印。“他在書畫中常常鈐印‘南京解元’這方印章,是以此訴說自己的不滿、憤懣、無奈,感嘆人生的無常。而這枚印章,也成為人們鑑定唐伯虎書畫真跡的一個重要依據。”歷史專欄作家“鑑叔”說。

並不風流倜儻而是窮困潦倒的唐伯虎,一生難忘自己曾是南京解元

唐伯虎的“南京解元”印


從極盛跌至谷底,窮困潦倒向文徵明求助

回家後的唐伯虎,早已由眾人稱讚的才子變成了千夫所指的小人。他的第二任妻子也與他反目,離他而去。此後唐伯虎的生計日益艱難,直至家徒四壁,窮困潦倒。在終於撐不下去的時刻,唐伯虎不得已向好友文徵明寫了一封求助信。

並不風流倜儻而是窮困潦倒的唐伯虎,一生難忘自己曾是南京解元

文徵明畫像


唐伯虎和文徵明是既同歲又同鄉的發小,但人生道路完全不同。唐伯虎小時候特聰明,文徵明小時候特笨。唐伯虎考科舉屢試不爽一路第一,文徵明則是屢試不第永遠復讀。但命運的玩笑就是比如殘忍,一路殺到了京城最後大考的唐伯虎攤上了洩題作弊案,從此一落千丈。屢戰屢敗的文徵明則終於出頭步步高昇。但文徵明是個忠厚人,總是寫信給他加油打氣。

《見字如面》中,唐伯虎給文徵明的這封信轉化成了白話文,由演員公磊朗讀。“實在是養不了這個家,我又沒什麼親戚可以幫忙,現在是既沒有吃的,也沒有穿的,馬上就要被餓死了。我以前交往的那些朋友,全都離我而去了。如果您能把您家那些狗呀、馬呀吃剩的東西勻給我一點,讓我們唐家也別斷了香火,那我這區區之懷,可就心滿意足啦。您就看著辦吧……”演技派演員公磊的演繹彷彿讓觀看節目的所有網友都經歷了一番唐伯虎的跌宕人生,這封字字泣血的信也因此上了熱搜。節目組負責人表示,選擇這封信,是想讓觀眾瞭解了唐伯虎從極盛跌落至谷底的命運後,對“人生無常”有更深的感悟。“此時再來看他那些快意人生的詩句——‘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便多了幾層深意:也許在不確定的人生下,只有眼前的花與景才是可以被抓住的確定。”

並不風流倜儻而是窮困潦倒的唐伯虎,一生難忘自己曾是南京解元

公磊讀唐伯虎給文徵明的信


在唐伯虎寫給文徵明的這封信中,他還流露出最大的心願——“到了我死的那一天,後來的人還能知道有個叫唐寅的人曾經存在過。”他的心願成真了,而且是以風流倜儻的形象流傳下來。趙翌說:“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杜撰了《唐解元一笑姻緣》,這就是‘唐伯虎點秋香’故事的來源。馮夢龍和唐伯虎相隔的年代不算久,唐伯虎的真實故事他不會不知,這樣的創作,也許是出於對才子的同情。”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