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乾坤造化瑪瑙水晶和琉璃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天工開物》乾坤造化瑪瑙水晶和琉璃

  珠玉第十八卷──附:瑪瑙、水晶、琉璃

  瑪瑙既不是石,也不是玉,中國出產的地方很多,有十幾個種類。所得到的瑪瑙,多用作髮髻上別的簪子和衣釦之類,或者作棋子,最大的作屏風及桌面。上等瑪瑙產於寧夏塞外羌族地區的沙漠中,但內地也到處都有,商販不必去那樣遠販運。現在在北京所賣的,多產于山西大同、河南蔚縣九空山及河北宣化的四角山,有夾胎瑪瑙、截子瑪瑙、錦紅瑪瑙,種類不一。而陝西神木與府谷所產的是漿水瑪瑙、纏絲瑪瑙,就地賣出,這是大致情況。辨試的方法是用木頭在瑪瑙上摩擦,不發熱的是真品。偽品雖容易做,但真品價錢原來就不怎麼高,所以人們也就不願意多費手腳了。

《天工開物》乾坤造化瑪瑙水晶和琉璃

有條帶狀紋理的瑪瑙。

  水晶,中國產的水晶要比瑪瑙少些,現在南方所用的多產於福建漳浦(當地的山叫銅山),北方所用的多產於河北宣化的黃尖山,中原用的多產於河南信陽(黑色的最美)與湖北興國(今陽新)潘家山。黑色的水晶產於北方,不產於南方。其餘地方山穴中本來就有,而沒被發現與採取;或已經發現並採取,而受到官方嚴禁並封閉(例如江西廣信(今上饒)地區懼怕官裡派的宦官盤削而停採等等)。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水晶產於深山洞穴內的瀑流、石縫之中,瀑布晝夜不停地流過水晶,流出洞口半里左右,水面上還像油珠那樣翻花。水晶未離洞穴時是綿軟的,風吹後才堅硬(譯按,此說有誤)。琢工為了方便,在山穴就地製成粗坯,再帶回去加工,可省力十倍。

《天工開物》乾坤造化瑪瑙水晶和琉璃

粉晶簇(石英)。

  琉璃石與中國水晶、占城(林邑,今越南佔婆)的火齊(水晶珠)同類,都光亮透明,但不產於中國內地,而產於新疆及其以西地區。這種石五色俱全,國內的人都喜歡,遂竭盡工巧來仿製。

  於是燒成磚瓦,掛上琉璃石釉料成為黃、綠顏色的,叫作琉璃瓦。將琉璃石與羊角煎化,便製成玻璃碗,用以盛油或作燈罩。將羊角、硝石、鉛與用銅線穿起來的火齊珠合在一起煉化,可製成玻璃燈。用上述材料燒煉後還可捏製成薄片,作成玻璃瓶(所用硝石用煎煉時結在上面的馬牙硝)。可用各種顏料汁任意將材料染成顏色。

《天工開物》乾坤造化瑪瑙水晶和琉璃

頤和園排雲殿屋頂的琉璃瓦。

  製造玻璃燈和玻璃珠的,都是淮北人和山東人,因為這些地方出產硝石。硝石灼燒後便分解而消失,其原來成分便不再存在,而黑鉛是重質之物。兩種物質通過火的媒介而發生變化,硝吸引鉛而自身消失,鉛與硝結合以保留其存在,它們與琉璃石、羊角等在同一釜中燒煉而得出透明發光的玻璃。此乃自然界隱約的變化機制在該簡單過程中之再現。結束《天工開物》之際,特記於此。

  原文:《天工開物》珠玉第十八卷──附:瑪瑙、水晶、琉璃

  凡瑪瑙,非石非玉。中國產處頗多,種類以十餘計。得者多為簪度、鉤(音扣)結之類,或為碁子,最大者為屏風及桌面。上品者產寧夏外徼羌地砂磧中,然中國即廣有,商販者亦不遠涉也。今京師貨者,多是大同、蔚州九空山、宣府四角山所產,有夾胎瑪瑙、截子瑪瑙、錦紅瑪瑙,是不一類。而神木、府谷出漿水瑪瑙、錦纏瑪瑙,隨方貨鬻。此其大端雲。試法,以砑木不熱者為真。偽者雖易為,然真者質原不甚貴,故不樂售其技也。

  凡中國產水晶,視瑪瑙少殺。今南方用者多福建章浦產(山名銅山),北方用者多宣府黃尖山產,中土用者多河南信陽州(黑色者最美)與湖廣興國州(潘家山)產。黑色者產北不產南。其他山穴本有之而採識未到,與已經採識而官司厲禁封閉(如廣信懼中官開採之類)者尚多也。凡水晶出深山穴內瀑流石罅之中,其水經晶流出,晝夜不斷,流出洞門半里許,其面尚如油珠滾沸。凡水晶未離穴時如棉軟,見風方堅硬。琢工得宜者,就山穴成粗坯,然後持歸加功,省力十倍雲。

  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義,然不產中國,產於西域。其石五色皆具,中華人豔之,遂竭人巧以肖之。於是燒瓴甋轉鏽(釉)成黃、綠色者,曰琉璃瓦;煎化羊角為盛油與籠燭者,為琉璃碗;合化硝鉛寫(瀉)珠銅線穿合者,為琉璃燈;捏片為琉璃瓶袋(硝用煎煉上結馬牙者)。各色顏料汁,任從點染。凡為燈、珠,皆淮北齊地人,以其地產硝之故。

  凡硝見火還空,其質本無,而黑鉛為重質之物。兩物假火為媒,硝欲引鉛還空,鉛欲留硝住世,和同一釜之中,透出光明形象。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工》卷末,著而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