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網絡找到想知道的,也要找到可信的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這個標語聽得越來越少了,記得以前報刊上還看到有人討論,“凡事多問百度,還是老爸”。過去互聯網還不怎麼普及時,有問題當然會問有經驗的長輩。

用網絡找到想知道的,也要找到可信的

而如今,我們依然會請問各種“老師”,但似乎少了百度的身影。


上學時期,李彥宏對圖書館十分嚮往,那裡似乎有全世界的信息。但是圖書館找信息太麻煩,而且也不是人人能去,於是就有了百度。百度的確方便了我們查找信息,甚至我們認為有問題不先去問百度再提出來,是不懂的思考的表現。

用網絡找到想知道的,也要找到可信的

雖然現在信息已經隔絕在各種 APP 裡了,百度得不到那些信息,而且那些平臺的搜索技術和百度有著不少差距。

百度也許沒有失去找信息的技術優勢,但正在失去生態優勢。今日頭條類的信息推薦應用,看似優勢是,能讓你不搜索也能找到信息。實際上,頭條背後千百萬自媒體在整理信息。這個程度比百度收納的網站,要細緻多了。

一個網站會把該領域的資料像文獻一樣擺在那,就像書本一樣。但自媒體就不一樣了,任何發生的事情,播出的節目,都會被自媒體整理出來龍去脈。這些內容,比網站找到的信息更實用。


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在網上了呢?是不是網絡上可以找到一切了呢?

當“互聯網思維”概念火熱的時候,許多傳統產業會說,互聯網再好但不能替代實體產業,我們還是要人生產產品。

用網絡找到想知道的,也要找到可信的

他們之所以這個角度看,是因為大多數傳統產業還沒有數據化,還沒有聯網。如果我們正處於信息時代,那一定還處於初級階段。


因為比特幣的火熱,區塊鏈的概念也廣為流傳,誰也不想錯過又一次的“互聯網”機會。看過許多區塊鏈的介紹,說得神乎其神。本質上和互聯網沒有什麼區別。

用網絡找到想知道的,也要找到可信的

區塊鏈像是一個不可篡改的賬本,比如把商品的流通環節寫進區塊鏈,就可以知道這個商品從哪裡來的,經過那些環節。把簡歷寫進區塊鏈,就知道這個人過去都做了寫什麼。把合同寫進區塊鏈,就無法賴賬了……等等。

你會發現,上面這些信息不都可以寫在網上,讓人查詢到麼?但可能不信網上說的,區塊鏈技術就是用來提升信息可信度的。

它是未來的互聯網,使得讓人們可以找到彼此,到信任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