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感同身受”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久病床前无孝子!“感同身受”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俗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对于它的认识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


很多人也是很直观地认为,这句话就是说给不孝子女的,我也曾这样单方面地认为过。


可其实不然,当我看过了种种类似情感后,发现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真的很难体会个中滋味。


“感同身受”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久病床前无孝子!“感同身受”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菊村一名编剧,妻子一名演员,二人恩爱有加,本该幸福地携手共度一生。


可就在临近金婚仪式时,妻子因拍摄腰部受伤,反复出入医院。不久后又得了老年痴呆。


妻子病情慢慢恶化,妻子已不在认识丈夫,妻子完全变了一个人,日渐消瘦,丈夫也日渐憔悴。


或许是心有灵犀,在丈夫临近筋疲力尽之时,妻子安然离去。


妻子离开后,丈夫仍不能平静。坐在妻子墓前,黯然沉思。


在照顾妻子的事上得以解放,比起伤心,丈夫内心更多的是松了口气。


但丈夫又感觉松了口气的自己太过无情!矛盾充斥于丈夫内心,让其久久不能平静。

久病床前无孝子!“感同身受”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是日剧《安宁之乡》里触动人心的一幕,这一幕让我体会到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感受。


原本宁静幸福的家庭生活,因突如其来的事故和疾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妻子变得越来越不能自理,无时不刻地需要人照顾和看护,而她对于自己和生活的改变却全然不知。


丈夫看着病情不断恶化得妻子,看到妻子不在认识自己,感伤满怀,起初的精心照料也被现实和时间慢慢耗尽。


丈夫的精力意志都在慢慢消减,绝望也向其慢慢侵袭,就在丈夫濒临崩溃之时,妻子选择离开让丈夫解脱。


丈夫在妻子离开后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不是伤心,而是松了口气。


这种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丈夫自己都不能接受,他觉得自己太过无情。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


濒临绝望的丈夫对妻子难道没有爱了吗?显然不是,爱仍在。


可现实和时间让人的绝望心态不断升级,而那份爱也被现实的绝望慢慢取代。


当这份重担卸下后,丈夫对妻子的那份爱才慢慢开始苏醒。

久病床前无孝子!“感同身受”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影视剧里的故事远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的残酷。


日本东京一82岁男子在妻子熟睡后将其杀害,随后被捕。原因就是疲于照顾久病的妻子,想和妻子一起去死。


妻子死去,丈夫被捕,现实生活中因久病而家破人亡的事例并不少见。


其实,这和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感受如出一辙。这种感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其中的辛酸泪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面对久病,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有着各自的悲伤忧愁和选择。


爱不爱妻子,是不是孝子,并不是简单做给别人看的,更无须介怀别人的评价。只要尽心去做,问心无愧就足以。


生活,很多时候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可就因为生活没有那么地美好,所以人们才奋不顾身地去追求内心那份美好。


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够美好,才能求得内心那份真正的美好!

久病床前无孝子!“感同身受”真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这句充满人间冷暖的俗语,之所以流传至今一定有其深刻含义。


并不像我们简单理解的那样,这就是说给不孝儿女,无情意夫妻的,这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因为无论亲子还是夫妻,都是人间挚亲挚爱的情感。


只要牵扯到这份情感,很多人都会以己出发,用世俗的眼光对其进行品评。


可是,无孝子无贤妻的前面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久”,万事就怕“久”!


长久的病,长久的贫,长久的赌,长久的抱怨,长久的坏习惯,都会让人慢慢变不好,慢慢陷入绝境与绝望中。


人人皆如此,没人能例外,这就是人性。


差别就在于多数人都是幸运的,没有亲临过这种境遇。


很多没有亲临其境的人,往往容易给人冠以不孝和无情的帽子。


这对于当事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或许也会成为当事者走向绝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孝与不孝,无情与有情自在人内心,面对长久的不幸境遇,没人能做到心无杂念。


所以,千万别成为逼人走上绝路的最后那根致命稻草,要成为助人于心的最后那根救命稻草。


“感同身受”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所以,要练就怀天下心的善意,长久做好眼前事的言行,细致入微爱身边人的能力,才能经营好自己,经营好情感,经营好家庭,经营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