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棄子:東南亞叢林中,衣衫襤褸的“國軍孤兒”

文|周渝

臺灣當局實施“春曉計劃”實際上只撤回了一部分部隊,但仍然留有大量“不撤部隊”。主要有三個部分:馬國俊部、李文煥部和段希文部。這些部隊之所以沒有撤臺,各有原因,馬國俊因為駐紮於緬北,距離過於遙遠,根本來不及撤退。李文煥部所打的番號為第3軍,官兵大多數來自當年雲南鎮康縣“自衛大隊”的班底,李文煥也非軍人出身,對仕途也不抱希望,故而不願意撤退到臺灣。至於段希文部的第5軍,則是接到臺灣當局的密令,要其繼續在滇緬地區活動,臺當局還給了段希文一個“龔志松”的代號。

從這時起,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殘軍就三分天下各自為政了,又可稱為“三頭馬車時期”。不過,殘軍的處境已經遠不如前兩個時期。李彌時期因為朝鮮戰爭之關係,部隊不僅獲得臺灣方面的資助,也從美國人手上拿到不少援助。柳元麟時期,朝鮮戰爭已結束,美國於1954年起就不再給予援助,但臺灣方面仍然保持支援,尤其在臺海局勢緊張之際則密令其對雲南採取軍事行動以達到牽制作用。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雖然兩岸仍在對峙狀態,但像金門炮戰那樣大規模衝突已不復見,這樣一來,金三角地區殘軍的利用價值便越來越小,不久後連臺灣方面的補給也斷絕,金三角殘軍成為不折不扣的棄子,只能自力更生。

1962年3月26日,沒有撤退的國民黨殘軍將領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宣佈聯合成立“東南亞反共志願軍”,對現有部隊進行整合,可是因為經濟窘迫之問題無法解決,導致會議的整合決議不過紙上談兵。既然要自謀生路,部隊便開始離散。原本參加第1軍的張書全、梁仲英和呂漢三人率部投靠了金三角地區的大毒梟坤沙,淪為臭名昭著的毒販武裝。值得一提的是,坤沙這個舉世聞名的大毒梟,雖出生於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但一直自稱祖籍雲南大理。早年還參加過李彌創立的“反共抗俄軍政大學”,接受了基礎的軍事訓練。其依靠毒品崛起後,陸續吸收了很多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殘軍。

還有一部分殘軍不願跟著坤沙,但困於經費問題,只能依附於與金三角接壤的幾個國家。有仇的緬甸政府是不可能的,那麼只能從泰國和老撾選擇。由原第1軍軍長呂人豪收容的不撤官兵800餘人,志願收編為老撾北部戰區部隊的一個營,營長由呂人豪擔任,下轄兩個連,成為老撾政府的僱傭軍。

被遺忘的棄子:東南亞叢林中,衣衫襤褸的“國軍孤兒”

泰國政府對於這支部隊一直比較感興趣,早在1961年,泰國政府得知有2000游擊隊(段希文部)在泰,生活困苦時,就擬請美方給予資助,未獲同意。1964年3月,段希文率部遷往泰國北部的美斯樂小鎮,並在此興辦學校,長期駐紮。1970年,泰國發生叛亂,段希文指揮殘軍幫助泰國政府平叛,一戰成名,不僅得到泰國國王親自頒發的勳章,泰國政府還批准殘軍改編,稱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儘管這些殘軍官兵仍然拿不到泰國國籍,但這已經是幾支遺留殘軍中結局最好的一支了,這部分官兵又稱為“泰北孤軍”,直到今天,美斯樂地區的國民黨“孤軍文化”隨處可見,甚至已被開發成旅遊景點。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是冷戰格局下,地緣政治催生出的悲劇性群體,其政治價值遠高於軍事價值,因時局而興,亦隨時局而衰。進入20世紀80年代,兩岸關係解凍,軍事衝突已不復見,金三角殘軍自然成了臺灣當局的棄子,已經沒有人會記得,遙遠東南亞叢林中,還有一支衣衫襤褸的“國軍孤兒”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