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不要不停給孩子講道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孩子年幼尚不懂事,從不犯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在孩子犯錯時,家長如果只會一味和孩子講道理,多半收效甚微。那高情商的家長會怎麼做呢?

孩子犯錯時,家長要杜絕這樣的習慣

1、不控制自己的脾氣

孩子犯錯,家長自然是很生氣,有的家長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逮住孩子就是一頓打罵,以為這樣打了孩子一頓,孩子就 會害怕,從而以後就不會再犯錯了。

其實那樣並不能杜絕孩子犯錯,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心靈,甚至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而且在某件事上犯錯捱打了,但是在其他問題可能還是不知道如何去處理。

所以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也要考慮孩子的自尊心,用合理的方式去對待,讓孩子從內心知道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改正。


當孩子犯錯,不要不停給孩子講道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2、不注重孩子道歉的對象

孩子犯錯了,家長抓住孩子,機靈的孩子會立馬道歉,並保證下次不再犯錯,可是無數個下次之後,發現孩子依然犯錯,孩子也依然向父母道歉。

然而這樣的方式,孩子會慢慢摸準家長的脾氣,知道怎麼做會減少受懲罰。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在哪裡犯錯,在哪裡道歉,向當事人道歉,並讓孩子承擔責任,即使別人不讓孩子承擔,也必須要孩子去承擔,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和賠償的多少,並且家長要因此控制孩子的零花錢,來作為賠償,孩子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受到了“損失”,以後就不會輕易去犯錯了。


當孩子犯錯,不要不停給孩子講道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3、不給孩子制定規則

有的家長比較疼愛孩子,當孩子犯錯了,口頭上道歉了也就放過孩子了。然而孩子並沒有什麼損失,這樣相當於助長了孩子犯錯的習慣。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講明犯錯的原因,並且如何去改正,如何承擔結果。並且家長要表明自己的底線,給孩子“打預防針”。不是孩子犯錯了才去教育孩子。

而且有必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並且設立必要的懲罰,讓孩子遵守這個規則形成習慣,也就會懂得其他的規則,法律法規等,那樣可以避免孩子犯原則性的錯誤,不對孩子造成影響。


當孩子犯錯,不要不停給孩子講道理,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同時家長也要做好表率,給孩子形成正確的榜樣,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