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或將被禁食

回顧人類的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分工。當時的人類將一些相對溫順的動物畜養起來,用於宰殺和耕作。隨著人類的進步,能夠畜養的動物種類的數量也漸漸多了起來,在這其中,有一種動物能否宰殺食肉一直頗具爭議,就是狗。

狗肉或將被禁食

中國是狗類的發源地,有研究表明,距今1.6萬年前,在我國長江以南,我國先民將數百隻狼馴化成了狗,也就是如今全世界所有狗類的祖先,而後又經過自然及人工的干預,產生了不同品種不同樣貌的狗。

自古以來,狗就起著看家護院、輔助狩獵的作用,所以有話說“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逐漸的,狗開始從“工具”走向“寵物”,進入到尋常大眾家中,成為家中一員,帶給人們歡樂。

作為人工畜養的動物,狗也不可能避開被食用的命運,因此很多地方也養成了吃狗肉的習慣,甚至形成一種文化習俗,比如荔枝狗肉節。很多少覺得,吃狗和吃雞鴨鵝豬牛羊沒什麼區別。但不能忘了,世界是變化的,當今世界狗已經逐漸被“特化”,和貓咪一樣成為了伴侶動物,不法分子甚至通過偷狗,把他人的寵物狗送上了餐桌,在一些屠宰場不乏出現哈士奇、拉布拉多等寵物犬的身影,甚至泰迪博美這種“沒肉”的小型犬也不放過,激起了不少“吃狗人士”和“愛狗人士”的矛盾衝突。

不過這種情況馬上就要解決了,因為國家出手了。

狗肉或將被禁食

4月8日,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明確了我國18種傳統畜禽和13種特種畜禽。

18種傳統畜禽包括: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

13種特種畜禽為: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鴕鳥、水貂、銀狐、藍狐、貉等。

可以發現,貓狗均不在其中。

而對於狗,是這麼說:

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也就是說,狗類將不作為畜禽,而不是畜禽,就不能被食用。這項規定他日實施,想必狗肉館、狗肉節之類就要涼涼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